写作赚钱

《对伪心理学说不》做一个理性的心理学爱好者/消费者

2018-07-28  本文已影响111人  曹门霞客行
文/曹门霞客行

信奉伪心理学知识,就像被传销洗了脑

潜能提升、心理操控、色彩星座、催眠读心等伪装成心理学的主题,要警惕啊,读者朋友们,不要被收了智商税噢。

类似于灵修、塔罗牌等伪心理学知识,受人追捧的原因,波普尔指出:“这些不可证伪的理论,拥有巨大的心理吸引力,其秘密在于它们能够解释一切事情。预先知道无论什么事情发生,你都能理解它,不仅能给你智力上的掌控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让你拥有应对这个世界所需的安全感。

大多数心理学书籍,只满足高速大家心理学研究的结果,但从不说明为什么这些研究、发现和知识是值得我们关注和信任的,被称之为菜谱式的知识

非专业的人士,获得的更多是菜谱式的知识,通过看通俗的心理书籍和通俗的心理学科普公众号等,甚至在知乎上也是如此。而且还是心理学市场化从业者有意为之的,因为菜谱式的知识,通俗易懂,容易吸收,受众广,收割的流量够多,才有足够的基础变现。

所以在这里衷心奉劝一句想了解心理学的朋友,要读经典,读弗洛伊德了解精神分析,读戴尔马尔斯了解社会心理学,读阿伦贝克了解抑郁症。

尽量少读些比如蝴蝶效应、破窗效应的心理学原理,运用到生活中,就相当于对方嚼烂的知识,无法内化成自己的,并且不要对方嚼烂的到底是真知识还是伪知识。

心理学和世俗智慧有着天差地别,不要陷入常识误区

每个人都有一套固有的行为模型,这些模式影响我们的交往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人们总爱用一些民间亚于来解释行为事件,即使解释同一类事件时,曾用过与之完全矛盾的谚语:

这些谚语和俗语构成了对行为的固有“解释”,人们爱用它们,就是因为它们难以驳倒。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可以拿一条出来解释一番。难怪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判断他人行为和人格的高手。天底下发生的事我们都能解释。

世俗观念或常识出现谬误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学习好的孩子不擅长交际和体育错得离谱!研究证明,爱读书的人和追求学术成就的人比不读书的人,身体更加强健且更常参加社交活动。鄙视那些不学无术,还嘲笑别人死读书的人,送你们两个字“呵呵”。

昨天的常识变成今天的谬误,当我们面对科学研究时,比如研究结论表明,家庭幸福的孩子更容易获得事业成功,请不要一副早就知道的表情,并说:“这个不是常识吗”,不是所有的常识都是科学结论噢。

真正的心理学家是这样进行研究的,两分钟了解下

心理学专业的人经常遇到的误解: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开平说,其他的不敢保证,但有两点是学心理学与其他人与众不同的地方: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不是街头混饭吃的算命大爷信口胡诌蒙人:

为了理解什么是心理学,先来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的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特征:

关于假设:概念要具备操作习惯定义,必须同时具备信度和效度

关于因素之间的关系:相关关系,还是因果关系,设立控制组进行对比

大数据表明,把尿不湿放到啤酒旁边,可以增加尿不湿的销量,只能说明尿不湿和啤酒有相关性,而非有因果关系。

不是进入一流学校就可以考上好大学,而是一流的学生进入了一流的学校,因为学生一流,所以考上重点大学的比率高。

进行研究中,要操控各因变量,设立控制组等,防止出现未考虑到的因变量,防止实验过程中,因变量控制操作失误,导致结果失误的情况出现。

工作中切忌不追根到底,没找到真实原因,开始瞎改革,瞎提对策,反而是一种消耗。

人类认知的阿克琉斯之踵:心理科学所揭示的所有事实和关系都是用概率来表达。

问:“男人比女人高,对吗?”
答:“对。”
[概率推算和趋势判断,是对的。]

问:“所有男人都比所有女人高,对吗?”
答:“不对。”
[绝对的事实,任何情境下是不对的。]

请记住不能用一个单独的、绝对的个例来反驳趋势性科学结论。单纯的个案对研究心理结论,毫无价值,也无法用来推翻结论。

在实操中,注意两个关键点样本大小和赌徒谬误。

针对偶然发生的事情,比如一个股票经纪人,努力分析股票,结果投资回报率反而没有一只猪随便选的几率高,问题出在哪里啦?

解释偶然性,从两个方面出发,错觉相关和控制错觉。解释偶然性,是我们希望自己对偶然事情的发生是有控制力的,你控制不了爱上谁,控制不了遇见谁。巧合也许真的只是巧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