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来自生活贝公益优质好文专题善柔美文分享

原生家庭的伤痛,不该用一生去治愈

2022-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简心阁2022

“你没生出来多好…”

“你怎么这么蠢….”

“你应该这样…..只能这样....你必须…..”  这样的话语是否有些熟悉呢? 既刺耳,但又不敢反抗。

父母曾经的做法,就像在孩子心里埋了一颗有毒的种子,这颗有毒的种子并没有随着长大而消失,反而蔓延到TA的全部身心。响着孩子的一生。

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这世界上确实存在这样的父母,让孩子的内心从小就充满了恐惧、愤怒、自卑和负罪感。

也许你听过一句话,“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想起,最近一部还不错的剧罪与罚,大结局兄弟俩的对话。赵老四在狱中和弟弟的一段对话,他羡慕被寄养在警察家庭的弟弟,一生有幸福童年来治愈,而自己却因为冰冷的童年形成了后来冰冷的性格,一场极致的”洗白”梦,让他在畸形的思维中走向灭亡。在疯狂梦想之后,藏着一个他想要修补的伤痛的童年。

你也许知道可可香奈儿,这位时尚界经典永驻的传奇人物。从无比凄苦的出生,到创立自己的时尚帝国。她做过小三、当过裁缝、情人无数、经历战争,她有着扑朔迷离的一生。在她各种版本的传记里都找不到真相。但也正是这谜一样的各种版本,透露了一个内心的真相,她一直在改写她的人生故事,她一生在治愈自己的童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总是会在伤痛的时候回想童年,因为童年是一个人最美好的时光。如果缺少这个可以让人回顾治愈的童年,将是一种悲哀。

那么,原生家庭的痛真的要一生来疗愈么?

我想你也许有答案,选择权在你。

写这些文字,不是为了愤怒和控诉原生家庭的种种,而是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用什么样的具体的对策,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出来,得到自由和幸福。绝大多数情况下,父母都是我们强大的后盾和幸福的源头。

好,我们回到关于治愈这个主题,先来说说有毒的父母都有哪些表现。

01 有毒的父母

第一种,幼稚型的父母。一味的付出,百依百顺,一定程度上让孩子失去自我。其实,他们不了解一味的付出只能被人轻视,想要人爱你,首先你得学会自爱。

第二种,操控型的父母。这类型的父母操控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永远都不能独立,不能离开他们。吃什么、穿什么,上什么学校,考什么志愿事事都要都要替孩子拿主意。这类父母剥夺孩子做决定的权利和能力,永远地主宰孩子的人生。

第三种,是言语虐待型的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孩子的自我评价是不是积极、正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对他的评价是怎样的。但是变成语言虐待就把孩子的自我评价体系推向了负面,形成一个内在自我贬损的声音。

那什么样的话够得上是虐待的程度呢?

1、常侮辱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甚至是作为人的价值,说什么“笨成这样,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不知道我生下来你干什么玩意儿!”这就有虐待的嫌疑。

2、看发生的频率。

3、一件小事翻过来覆过去地念叨,即便你说的都对,孩子也承受不了一天到晚地批评。

侮辱性话语叠加上频次和时间的长短,就形成了孩子内在的不良自我评价体系。

父母为何会说出如此伤人的话语?言语虐待型的父母有这么几种心理。

1、有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孩子达不到他的要求,他就感到极其挫败,然后把怒火发泄到孩子身上。

2、有的是把孩子视为竞争对象,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就无法忍受,通过嘲弄和羞辱维护自己的优越感。

3、有的是因为孩子的某些缺陷跟他很类似,让他想起来童年不好的回忆,不由得迁怒于孩子。

第四种,是身体虐待型的父母。简单来说就是打孩子。尤其是在孩子不停地哭、叛逆地挑战父母权威的时候,有些家长能克制住这种冲动,而有些家长经常克制不了。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矛盾、对社会的不满,就容易随便找个借口就对孩子拳脚相加。这样的人,往往也有一个暴力的童年。

和这样的父母在一起,孩子毫无安全感可言,长大以后很难信任别人,对身边的人充满戒备,无法和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凡事往坏里想,一生都活在恐惧之中。

以上四种类型的父母,共同的特点是他们会努力维护那种“有毒的”状态。一旦家里谁无法忍受想要破坏这个体系,或者出现了来自于家庭外部的某种力量,他们有一套完整的应对策略。

策略一是矢口否认,“没这回事”,或者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轻描淡写,“他只是对孩子严厉了点而已”,“他做那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而已”。当我和我的父母说,我小时候你们经常说我笨,各种贬低。我的父母当场回复是我们是为了你好….

策略二是推诿指责,把责任推到孩子头上,仿佛是孩子逼他们这么做的。

策略三是强行阻挠,用武力让每个人都回到既定的角色里。

策略四是保守秘密,隔绝家庭与外界的联系,拒绝一切外来的访问。

孩子的小伙伴,想来家访的学校老师,都属于有可能暴露他们秘密的人,一概不欢迎。所以,把社会联系视若猛虎的家庭,通常都处于有毒的父母掌握之中。

有时候,有比社会压力还要可怕的压力,是家庭压力。

以上,你可以看看自己是否有中招,如果没有那么恭喜你。如果中招,那么继续看看怎么扭转局面。

那么下面,就先来检测一下自己是否受到了伤害。

02 自己是否受到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要判断你和父母的互动是不是健康,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问你自己——假设你接下来需要跟父母在一起待上一个月,你有没有立刻觉得心里别扭、不舒服?

如果你对父母总是有很强烈的消极情绪,频繁地感到内疚、害怕、愤怒、难过,那么基本可以肯定,他们仍然拥有在情感上折磨你的权力。

你发现你还处在父母为你设定的行为模式中。接下来你可能会在内心当中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当父母对你做了这么多可怕的事情之后,你要不要原谅他们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原谅与否取决于你自己。

这里我想补充一句,你的现在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孩子可以教育,某些父母也是可以再教育的。从这个角度望过去,答案似乎进一步清晰。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怎么救赎自己,如何打破循环阻断毒性蔓延。

03 如何补救,打破旧有的循环

第一、建立界限。建立界限的目的不是说你要和父母彻底断绝联系,而是要告诉明确地他们“你既是家里的一分子,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要捍卫你生而为人的尊严和权利。”

第二、自我的救赎。需要在和父母的互动中少一点反应,多一点回应。做好回应能让你在日常的互动中多争取一些空间,面对父母多一些自信和沉稳。反应是直接本能的,当父母说出刺耳的话语直接回击,这无溢解决问题。而回应是经过思考的反馈。比如,父母抛出难题,先不承接,表示需要考虑。

回应其实就是和父母的正面对质。它代表你克服了内心的恐惧,你已经不再是那个软弱可欺的、无助的孩子。所以,对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度的治愈。

第三、打破循环。完成以上2件事,基本已经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但是原生家庭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有毒的行为模式会在连续几代人之间传递。曾经的子女变成父母,再去伤害自己的下一代。俗话讲“媳妇熬成婆”,暗示的不就是受害者有一天会变成害人者嘛!所以自我拯救不是这一切的结束。最后一步,你还需要打破受害者和害人者的角色循环。

要打破循环,首先你要孩子远离伤害的源头。

其次,可以参加家长互助小组,寻求外部支持。

再就是,可以在家庭中公开承诺,和你父母相比,你要更加爱护自己的子女。

还有,倘若偶尔做出了不良的行为,要勇于向子女道歉。可能你会感到难堪,把道歉看成是软弱的表现,有损你在孩子心中的权威。但事实证明,主动、诚恳的道歉会让孩子更加尊重你,也是最能显著打破循环的行动之一。

到这里,如何救赎与阻断就说完了。

总而言之,原生家庭中有些父母带给孩子的是爱和尊重,孩子会在父母的关爱下健康成长;而有些父母则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内疚、恐惧、自卑这些负面情绪,伤害孩子的价值感和认同感。

有毒的父母最常见的是这么四种类型:

不顾孩子需求的幼稚型父母,不听孩子意见的操控型父母,还有言语虐待型和身体虐待型的父母。我们要做的,是为找到补救策略,解决问题,阻断毒性蔓延,刷新自己的人生,而非愤怒、对抗、延续。

原生家庭这个词儿,在各类解读中,总跟不好的事情挂着,以至于给人一种特别沉重的感觉,仿佛它就是世间原罪的化身。其实它只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要相信世间绝大多数父母都称不上“有毒”,但或许多多少少能从本书中找到一些他们的影子。采取建立明确的界限,有助于打破旧有的循环。

你的现在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要相信,原生家庭的伤痛,不该用一生去治愈。

我们要成为治愈者,而非延续者。

努力~

《原生家庭》简心读后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