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三)
2024-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谢柳青
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有一种假象或许我们心里很清楚,却又很难去破解它,那就是——学生回答“我会了”,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学会。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只能通过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指人回答、纸笔测试这几种方式来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问答的形式最常见,毕竟纸笔测试需要批改后才能反馈,想要在当堂检测就比较受限制,因此,最常见的就是回答,这样得来的结果也往往最具有欺骗性。但现在,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却能轻松破解这一难题,让我们的教学不再放无的之矢,而是精准到人,以真实数据做出教学决策,这就是两种课堂最大的区别。
麻吉星反馈器的使用,让一对一的互动变成多对多的复杂互动,这些互动的基础都是课堂上的“数据”,这些数据记录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让老师能清晰看见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推论他们的内在思维,即时做出决策,调整教学内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难得的是,学生在讨论后可以进行二次作答,每个孩子的两次选择及其变化都可以清晰记录,教师即时可见,这是对课堂学习效果最好、最真实的检测。王博士说:“教师其实很难单一用一个标准做法来面对多变的课堂,因此必须培养精准判断数据与精准做出决策的能力,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方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给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是的,面对课堂变革,谁也不是一学就会的,依据数据做出恰当决策的能力更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的,我们必须要常用,常反思,这样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在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道路上,我们才刚刚起步,唯有继续学习,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