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哲思想法

存在即价值

2020-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真是奇葩了

存在即是价值, 阿德勒心理学主张用存在标准去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而非行为标准。在遇到《被讨厌的勇气》之前,我自己也是依据行为标准去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尤其是对自己,我多希望自己对别人有用,从而想听到别人对我的夸奖。而现在,在反复读了书中“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之后,我彻底明白了不要用“做了什么”去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当然,这个理论不适用于工作环境,在工作中,必然需要创造出实在的利益价值,才有你一席之地。

起初,我也是花了许久才思考如何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想法一旦根深蒂固,想要改变,必须花十分的力气去改变,而且还要允许想法之间的反复,不能一蹴而就。“对其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其本身即存在,而不去考虑这个对象是否能对他人在行为上有所贡献。举个例子,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像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运动,社交,自主上样样满分,然而事实上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于似乎对孩子产生各种不满。从理想形象的100分中一点一点扣分。换个存在即价值的思路,那就是感谢孩子的到来,孩子就是她自己,从零起点出发,做加分处理。如此,会不会不那么鸡飞狗跳?不信的可以一试。

今天我更多想讨论的是,如何让我婆婆信服这个理论,并能在她的生活中作出一些改变?

婆婆在几年前,查出来多巴胺分泌过少,如此下去,甚至会影响到个人生活。这个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 原先也没特别注意婆婆的心情,但我确定的是从知道病情之后,婆婆明显变得离群,孤僻,想和熟悉的环境脱离关系。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对生活不积极,主观上更加认为自己没用,做不好任何事情。

显然,婆婆的想法上也是在用行为标准判断价值所在。光是从语言上跟她说,你对我们很有用,这还不够。我已经尝试过一次了,我态度很确定地告诉她,她对我们很有用,帮我们接送孩子,还帮我们烧饭吃,有时候还帮衬洗衣服,收拾家里,这已经很好了。可是,效果只维持了一刻钟,从她的笑容里,我判断出,她感觉我在安慰她。

首次语言上的沟通,宣告失败,我都还没搬出“存在即价值”的理论。我告诉她对我们行为上有用,她还是认为她没用。

要想说服一个人的思路发生改变,尤其当对象是家里老人,更是难上加难。我能很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可我仍旧愿意去尝试。 用行动来说话。背后的逻辑也许是我愿意去相信一些东西,有已认知的,有未知的,世界那么大,很多事情没有绝对。试了才知道结果。 我想通过以下的方式先尝试1个月,让婆婆感觉到她就是什么都不做,对我们都是有极其大的价值。

1. 陪伴。

一周3次,和她一起做八段锦。

一周1次慢跑,跑多远不是关键,让婆婆能跑起来,多远都行。

一周2次,中草药泡脚,在离开婆婆家之间,把水桶和药包放好。 这样尝试看是不是可以改善她的睡眠。

2.做公公的思想工作,跟公公分析婆婆这段时间来的心理活动,让他多担待和包涵。

有句老话是“门前有条河,娶来媳妇像阿婆”,然而我跟婆婆一点不像,很多事情上我和她意见不合,也闹过别扭,也气愤过她的奇葩,但也有过感动时刻,冲着感动时刻,我愿意去作这些尝试。

安。 

真是奇葩了

20200628 12:00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