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多年来,我们都误会了心理学
心理学是用来干嘛的?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专业学科,是用来给人做心理诊断和治疗的。
这样的回答有问题吗?
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心理学确实有这项重要的功能,只是,这种理解过于片面,它会导致错误的认知。
近几年,大家都冲着“考个心理咨询师证便能赚钱”的目的,蜂拥加入考证大军,结果花了几万甚至几十万之后才发现,并没有太多的就业机会。
当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心理学了,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学艺不精的人,到处给人“相面”、“贴标签”,让本就浮躁的人心变得更加惶恐不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心理学》一书指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考、感受及行为的学科,而心理学研究人员不仅要努力发现新现象和纠正错误的观念,还要加深我们对已经熟悉的世界的理解。
由此可见,心理学确实能够帮助他人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不过,更为关键的是,它是一门帮助我们认清这个世界,认清人性,包括认清自己的一门重要学科。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55530/2ec4d6cdd8e2f1ce.jpg)
这是一部由世界顶尖的心理学博士团队编译的心理学入门书籍,作者分别是:坦福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卡罗尔·韦德斯,密歇根大学跨学科社会心理学博士卡罗尔·塔佛瑞斯,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塞缪尔·R·萨默斯和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丽莎·M·申。
译者团队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整个翻译团队的成员们,皆为心理学博士及以上学位。
说实话,我还真没见过如此强大的团队阵容。
故而,这本书的专业性是非常有保证的,并且,这是他们专为普通读者带来的一部全面的心理学科普书籍。
本书不仅涵盖了与心理学有关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通过“批判性思维”带着我们去分析这些生活现象背后的心理学知识,让我们能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轻松辨明是非,从而更从容、智慧地面对生活。
01 为何人人都需要学习心理学
前段时间,一位群友忽然在群里发问:“求助,孩子21岁了,现在离家出走了,不肯接父母的电话,父母急疯了,想请各位老师支个招。”
原来,这是一个情感领域的创作者群,在这个群里,有一些专注于研究心理问题的写作者,其中,还有几位心理咨询师。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给群友热情地支招,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问题出在家长身上,家长的心理有问题。
大家分析得对吗?当然没错,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无论长成什么样,都与家长有关系。
但是,这样的结论对当事人有帮助吗?
其实,真没多大帮助。大家不过是玩了一把个案分析的游戏,得出了一个明摆在那里的“结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55530/f38719967f5276fa.png)
无论是这对焦急的父母,还是这个21岁的孩子,他们的心里都有解不开的结: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无论做什么事,出发点都是爱,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就是不领情呢?”
——“我的人生我作主,我想过自己的生活,你们为什么总是要以“爱”为理由,来控制我的人生呢?”
因为这两种对立的思想而产生的家庭矛盾并非个案,这是目前大多数家庭正在面临的问题。
其实,这是人的天性使然,并非简单的“问题”,若总想着尽快解决“问题”,难免会着急上火,情绪失控。
要知道,这个“问题”根本无法立即解决。唯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行为,才能真正达成和解。
那个时候,孩子就会发现,原来父母对我们的限制,是因“爱子心切”自然生出的“保护意识”。
父母也会意识到,原来孩子的“不听话”,是成长的必经过程。
正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所言,学习这本《心理学》,能够让我们更理智地思考,从而收获更好地学习、工作与生活。
02 运用“批判性思维”看问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我们可以轻松获取各种讯息;同时,我们的身边也充斥着各种虚假信息,在互联网的传播下,已经让人真假难辨。
许多商家和媒体利用这样的特点,大肆宣扬一些无稽之谈,混淆人们的视听,把一些伪科学奉为真理,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55530/8df129e21d2d4212.png)
1903年,诺贝尔获奖者梅契尼柯夫在进行“衰老与长寿”这个课题的研究时发现,保加利亚的百岁老人非常多。
他发现,这里的人们每天都会食用一瓶酸奶,于是,他将这些百岁老人长寿的原因归结为酸奶中的乳杆菌。
不久,他便发表了一篇论文《延年益寿:乐观研究》,他认为是酸奶中的乳酸菌消灭了身体里的有害微生物,从而起到了延缓衰老、驻颜长寿的功效。
商家利用这套理论开始大做文章,宣扬酸奶具有清肠毒、减肥、美白甚至抗癌等等神奇的功效。
196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酸奶做了严格的科学分析之后发现,酸奶并没有这么神,只是一款普通的健康食品,于是,便宣布严禁酸奶包装上出现任何健康功效的宣传。
作者认为,在这样一个“虚假新闻”和“另类事实”无处不在的时代里,大家必须学会使用“批判性思维”来思考问题,包括学习心理学。
故而,在这本书中,我们接受到的并非枯燥的理论知识,作者会带着我们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每一篇都有小作业,引导我们去思考这些案例背后可能存在着哪些问题。
书中的知识与案例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认认真真地把这本书读完,便会对世界有一个全新的认知,许多不能理解的人和事,仿佛自然就化解开了。
03 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
何为“批判性思维”呢?
批判性思维就是人们根据充分的理由或者证据,对事情作出客观的判断,而非感情用事或者道听途说就妄加评价。
这并不是让我们去毫无根据地批驳他人,而是拒绝接受那些没有依据的观点,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依据是什么?
比如,现在许多人只要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上网搜索,很少有人会思考,这个搜索出来的结果是真吗?
一个研究小组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倾向于相信搜索引擎最先呈现的结果或是社交媒体上排在前面的信息。
事实上,这些信息里鱼龙混杂,真假莫辨,因为有些是通过花钱竞标形成的排序,而非真实程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55530/09bd2db01b897292.png)
作者强调:批判性思维不仅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而且是所有科学的基础。
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呢?
本书将它分为了五个关键步骤:
一、提出问题,乐于思考 。知识始于提问,好奇宝宝为何也是聪明宝宝,因为他们在主动探索着这个世界,不断地向身边的人提出“为什么”?
二、定义术语。一旦提出一个一般性的问题,下一步就得用明确和具体的概念来界定它。因为含糊不清的术语会对人产生误导。
比如“养狗的人都很有爱心”中的“爱心”是没办法界定的,所以这个观点其实是不成立的。
三、分析假设与偏见。所有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其实都是有局限性,但我们却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当某种假设或信念使我们无法公平地考虑证据时,偏见便产生了。
因此,避免过度依赖情感推理是批判性思维的一项重要原则。
四、检查证据。重要的问题很少有简单的答案,故而,批判性思维者的结论要抵制简单概括,并且拒绝任何二选一的思维。
五、权衡结论。批判性思维提出了问题,定义了术语,分析了假设与偏见之后,并且检查了所有的证据,此时,才考虑得出结论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循环的思考过程,而不是一项成就,不必追求过程的完美,只要不受情感和主观意愿的影响,人人都能够掌握,并将其运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04 结语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并且,对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和外在环境对行为与心理过程的影响进行探讨。
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处理好三大问题:我与世界的关系,我与他人的关系,以及我与自己的关系。这些关系相互缠绕形成纽带,将我们紧紧相联,相互依存且又各自独立。
本书将开启一扇神秘的大门,带着我们走进这些复杂关系的内部,拨开令人困扰的迷雾,看清自己,理解他人,从而获得更美好的生活!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