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杂文随笔精选录读书修行

随笔:花非花,山非山

2020-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谷意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言有段话: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了的;同样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不但彼此不同,而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

读过这段话后,不难理解黑格尔意指花蕾、花朵、果实是三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它们彼此不同、互相排斥,语义上清楚了,但意义却模糊不清,在一朵有生命的花面前,黑格尔为何以片面地、静止地、割裂地复杂化人所共知的事物呢?如果一种事物单凭此切片研究可以得出究竟,那么,成住坏空过程,又需要切成多少片才可以得以完整真实的知识呢?

黑格尔接着说: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同时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活。读到这,原来,这是黑格尔解释事物的逻辑,不仅要解释是什么,还要解释为什么是什么的过程,这样一来,我们所认识的事物主体本身具有能动性,它是运动的、发展的活的实体。也许就是哲学家何以比常人观察事物更深刻的思维能力吧!

无独有偶,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禅师意指修禅时,初期看山是山,如果中期有悟,山就不再是简单的山了,最后彻悟,返璞归真,山还是山,但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山,思想已经觉悟,对世界的认识升华、空灵了。

后人把青原行思三境界烹调为心灵鸡汤,认为人生只有经历失败的痛苦,又从痛苦的低谷中走出来,慢慢地懂得放弃、割舍,静静地品尝孤独、淡泊,就悟透了人生,你才会微笑着面对这纷呈的世界。不难推测,假如没有把三境界附会通俗为心灵鸡汤,许多人难以理解禅师山是山或山非山的确切含义,即使心灵鸡汤了,离拈花一笑十万八千里了。

啰里啰嗦写了这么多字,其实是意图回复简友“浮生茶莫相忆”对我短文《不去拷贝人生》的评论: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每次读这句话,都忍不住泪盈眼眶,百般滋味在心头。他的留言,同样感动了我,喧嚣红尘的寂寞,生命旅程,我们为何有时候不自觉地想哭?

每个人都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总会在某个人生的特殊时刻,让人感到自己什么都不是,而什么都不是,就是没有成为想是那样的人。人生的基础动摇甚至坍塌,肉体依然活着,精神上却已无所寄托,自然而然会在长夜里痛哭,而此时的痛哭,就是对自己现在之所是的否定,就是对未来之所是的期许与肯定。哭过长夜的人,恰恰是不安我什么都不是的人,是生命精神从有到无再到变的羽化,而只有不甘于“黑夜中所有的牛都是黑色的”人,才可能经历长夜痛哭的机会。

花蕾、花朵、果实,黑格尔告诉我们人生仅仅只知道是什么远远不够,知道何以什么才是生命精神成长的我在使命。是山、非山、是山,中国禅师不是要我们让生命绕山空转,而是人要在精神层面上超越有形的山水、有限的肉体。必然与永恒,是不是就隐藏在黑格尔哲语与中国禅悟中呢?陈嘉映说过,我们这代人有过什么呢?我们只有精神,于是我们在这里相会了。谢谢简友!(写于阳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