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之巧言令色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总装出取悦别人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很少。”
上一章孔子说到人们把“孝弟”这个根本做好,就做到了仁,这一章立刻调转语调说,那些花言巧语,取悦别人的人,就很少是仁者的样子。儒家思想崇尚质朴、本真的状态,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言谈当谨慎小心,重承诺,反对轻诺寡信,也为后世贤哲树立了榜样。
这里要单独说一下“令色”,有一个词叫baby kisser(亲婴儿的人),一般形容这样一群人,他们走到人群中,总要去找个小孩,赶紧冲过去抱过来亲一亲,就算小孩不愿意让他亲也要亲。这种人我们就可以说“鲜矣仁”。
有的下属对待老板,并不是从心里恭敬,如何辨别呢?真正的恭敬是有尺度的,是带着尊敬的态度,进行平等的对话的。倘若是虚假的恭敬,则会表现的很过分、很夸张。比如,下属的眼睛永远只会在领导身上,目不转睛的盯着领导,领导笑他也笑,领导皱眉,他也皱眉。但在平常老板不在的时候,这位下属却是一个很威严的人,一旦老板出现,他就会变成一个政客,而老板则是那个“孩子”。
一个人如果想费尽心机取悦另外一个人,他的表情会不断变化,毫无风骨。
孔子不喜欢眉飞色舞的人,但很多人就是喜欢夸张的表达。战国时期,最有名的就是苏秦和张仪,他们纵横捭阖靠的就是舌头,但这种行为被孔子和孟子所不齿。
几千年过去,苏秦和张仪虽然名声还在,但并无太大的人格魅力,而孔孟之道之所以越来越兴盛,则源于孔孟走的是刚毅木讷的路线,尽显本真的状态。
所以,我们在社会中,在沟通中,未必需要所有逢源,也无需能说会道,更不必为自己没有那么多“漂亮话”而感到汗颜。
言多必失,老子说要做一个中道的人,告诉我们“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对我而言,保持真诚的生活工作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人跟人最好的状态就是有话说话,没话静坐,都不显尴尬。不必儿了套近乎而没话找话, 甚至是互相调侃。
我自己在工作中就很少去找领导,待过的三个公司,基本没有主动找过领导聊天,但我还是看过一些职场向上沟通的书,但都不太适合我,人嘛,没有必要非要爬的多高,我其实一点不羡慕做领导的,因为想要做一个下边人都喜欢的领导,真的是太难了,所以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给领导添麻烦,这就是我的本。
最后,奉劝看官们,切勿“巧言令色”。
雪堂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