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声每天写1000字读书

读书笔记(灵感来自《作家笔记》)

2019-03-20  本文已影响23人  送你一束铃兰

《苏菲的世界》

(在蜗牛上看见好多人觉得这本书很枯燥读不完,所以想要分享心得一起读)

苏菲这本书前半部分讲的哲学家实在太遥远了,一则研究者也不能确定哲人们到底是什么意思,二则观念与我们有很多不一致,所以不太能读进去。但读到笛卡尔之后,思想与现代人更加一致,经常能有所感悟,所以还好读。读书笔记是在将要读完的时候开始记的,前半部分笔记不会太多。

神话章

神话是人们解释自然的一种尝试。这不是很神奇吗?我们现在还会下意识地尝试解释自然呢?还是认为自然科学已经将大自然解释清楚了,虽然自己不了解究竟如何,但不会去深思呢?

何不去尝试解释自然呢?这样能更好了解古人的心理状态。

德谟克利特斯章

原子论提出者

他自身是一个有继承权的王子,他的哲学以箴言形式存在。(从哲学老师处)

p.s.在了解好多哲学家那些有些古怪的想法后,我的疑问是,他们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才会得出那些结论,以及他们本身是否完全相信自己的结论。

柏拉图章

怎么会有人坚持认为理性(模型)世界才是真实的,而物质世界是虚假的呢?柏拉图真心相信这个吗?

笛卡尔章

我思故我在

对于他的二元论没咋看懂

史宾诺沙章

上帝与万物为一体,一元论

上帝并不是一个傀儡戏师傅,拉动所有的绳子,操纵一切的事情。一个真正的傀儡戏师傅是从外面来操纵他的木偶,因此它是这些木偶做出各种动作的‘外在因’。但上帝并非以这种方式来主宰世界。上帝是透过自然法则来主宰世界。因此,上帝(或自然)是每件事情的‘内在原因’。这表示物质世界中发生的每件事情都有其必要性。

内在因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我们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可能会受到政治环境等因素的阻碍,外在的环境可能限制我们,只有在我们能够‘自由’发展本身固有能力时,我们才活得像个自由的人。

我们的行为图谱取决于我们的外部环境,以及我们拥有的社会关系。比如我们不可能去狩猎,三万年前的人不肯能写作挣钱。

我们会很清楚地领悟到每一件事情都有关联,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体的。最后的目标是以一种全然接纳的观点来理解世间的事物。

从永恒的观点来看每一件事情。

从这里我们可以幻想一下史宾诺沙的想法,试想一个人总是用整体的眼光去打量世界,大半的思维活动是发现事物的关联,这不是很神奇吗?并不是说我们不具整体的眼光,或是我们不知道事物时有关联的,而是当这种想法成为主体思绪流时,是一种跟我们完全不同的生命感受。各种观念都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中,但是并不明显,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些占据主流的想法,有固定的思维模式,这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就到这里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