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读本书剽悍一只猫读后感读书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2017-08-19  本文已影响530人  明媚月光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这部小说是毛姆以高更为原型,写他一生的坎坷经历,并用一向擅长的深刻笔触描写那些真实的,残缺不全的,孤独的灵魂。有人说因为这部极具魅力的小说,才创造了高更这个不朽的画家,毫不为过。

“作家对那些吸引他的怪异性格本能地感到兴趣,尽管他的道德观不以为然,对此却无能为力,直到习惯已成自然,他的感觉变得迟钝以后,这种本能常常使他非常狼狈。他喜欢观察这种多少使他感到惊异的邪恶人笥,自认这种观察是为了满足艺术的要求,但是他的真挚却迫使他承认,他对于某些行为的反感远不如对这些行为产生原因的好奇心那样强烈。”

这是毛姆喜欢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的一种源动力。

人性总有两面:光鲜的、人人羡慕的一面和隐晦的、孤独自我的一面。可是人们总是倾向于无限扩展前者,以求获得内心虚荣的满足。在很多人的头脑里,似乎得到大家的羡慕、崇拜胜过一切。毛姆愿意描写人性中肤浅的一面。

在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中,你想象随便敲开巴黎市区的一扇门,就能找到这样的人。到处都是为交际而设的无谓的宴席。“这些客人都身份非常高贵。太太们因为知道自己的气派,所以并不太讲究衣着,而且因为知道自己的地位,也不想去讨人高兴。男人们个个雍容华贵。”

那些富人们不停地处在设宴和赴宴的循环中,除了浪费金钱和时间,没有人真正明白这么做的意义。“这些人见面时冷冷淡淡,分手时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当然了,这只是完成一次社交义务。”物质的极度富裕与内心的极度空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毛姆更愿意像一个探雷器一样,找寻地下隐藏的那些不容错过的,真实自我的信号。

主人公是个木讷、粗笨、毫不起眼的看起来全无个性的人,实际上充满着强烈的个性——对艺术的狂热追求。这种奇怪的痴迷在宴会上不值一提,当然所有与自我相关、真性情的那些想法,不要奢望在宴会上有人倾听。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当现实生活与自我追求反差太大时,要么在沉默中死亡,要么在沉默中暴发。男主人公终于以决绝的姿势舍弃了巴黎的一切!在一个平凡的日子,毫无征兆地离家出走了。甚至都没有告之结婚十七年的妻子!他的这种行为看起来对家庭的伤害很大,可是相对于提前通知,引得鸡犬不宁,我认为他的这种做法更干净利索,更符合他的个性。所以应该为他击节叫好!

从此,他的世界完全变了,他穷困潦倒,似乎物质的世界已经在他的视野里屏蔽了,在绘画面前,自身的物质需求挤压到最低点,基本温饱无法满足,几次差点因为极度的饥饿而撒手人寰。即使这样,他对绘画的热情丝毫未减,反而更加痴迷。他可以没有钱买面包,可是不可以没有钱买颜料及画布。他打过零工、领过救济,居无定所。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他感受生活,感受痛苦,也寻找艺术的真谛。这才是真正的为艺术献身吧!

毛姆对这种游走的灵魂,有大段的精彩描述:“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道,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然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之所。”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我们好像住在异国的人,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深奥的事情要说,却只能局限于会话手册上那几句陈腐、平庸的话。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思想,而我们能说得只不过是像‘园丁的姑母有一把伞在屋子里’这类话。”
......
飘荡的灵魂,最终在塔希提岛上找到了归宿,在那里他达到了艺术上的巅峰。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当医生找到他时,见到的是一幅旷世巨作,“特拉斯医生几乎连呼吸都停止了,过了一会儿他才知道,他看到的是四壁上巨大的壁画。他心中出现了一种既无法理解又不能分析的感情。这幅画具有压人的气势,它既是肉欲的,又充满无限热情,与此同时又含着某种恐惧成分,叫人看着心惊肉跳。”画家残缺不全的尸体就躺在这幅画下。

毛姆的这部小说已经跨过了一百年,可是它的魅力丝毫未减,能阅读到它真是一件幸事。对于写作者来说,也许我们还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写作的共鸣。

“一本书要能从这汪洋大海中挣扎出来希望是多么渺茫啊!即使获得成功,那成功又是多么瞬息即逝的事啊!天晓得作者为他一本书花费了多少心血,经受多少折磨,尝尽了多少心酸,只为了给偶然读到这几本书的人几小时的休息,帮助他驱除一下旅途中的疲劳。如果,我能根据书评下断语的话,很多书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晶,作者为他绞尽了脑汁,有的甚至是孜孜终生的成果。作者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郁积在他心头的思想的发泄中取得写书的酬报;对于其他一切都不应该介意,作品成功或失败,受到称誉或诋毁,他都应该淡然处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