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文化

广西:农民办“村晚”渐成潮流

2017-02-15  本文已影响34人  东东是个人才
数字报截图.png

1月29日是大年初二,在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幼平乡百安村,一台洋溢着浓浓乡土情怀的“村晚”又一次如约而至。在这台“村晚”上,贵州省昂武镇、广西河池市下老乡以及百安村的村民施展出各自的绝活,为观众奉献了一出喜庆热闹、别具风味的文艺节目。“一年比一年热闹,节目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好,老百姓喜欢。”百安村主任韦顺国见证了这台跨省区“村晚”的孕育、成型,并发展到成为红水河库区老百姓春节必备文化年货的全过程。

红水河是广西和贵州的分界,2010年春节前夕,为了促进库区周边村屯的往来交流,韦顺国提出共同举办“村晚”的设想。他与百安村支书王永成一起,亲自到访贵州省昂武镇和广西河池市下老乡各村屯,发出邀请。百姓的呼声、村干部的努力、上级的支持,促成了由库区老百姓自发举办的首台“村晚”。“大年初二、初三在百安村办,初四、初五在昂武镇办,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台‘村晚’每年春节依旧准时呈现在2900多名库区老百姓面前。”韦顺国说。

与举办多次“村晚”的百安村不同,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马雄村依托建好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今年春节举办了村里的首台“村晚”。像马雄村这样,在建好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首办“村晚”的,在隆林县还有6个村。

“老百姓办‘村晚’就是图个乐和,在外务工人员回到家乡,有的陪家人看演出,有的全家登台表演,农村群众文化活了,良好的家风和社风也就树立起来了。”百色市文联主席黄小卡作为一名文化干部,明显感受到近几年百色市春节期间的群众文化活动更密集了,群众参与更活跃了,自发性更强了。

“村晚”的举办,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留住了乡情和民俗。除了百色,广西各地也纷纷以独特的方式举办自己的“村晚”。正月初二至正月初六,柳州市柳江区穿山镇仁安村一片欢腾,山歌擂台赛是仁安村举办的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村晚”,每天吸引600多名村民前来观看。大年初一,来宾市武宣县三里镇沙安村60多名村民主动捐款8000多元,办起了村里首台“村晚”,让沉寂了几十年的村子有了年味儿。大年三十晚上,在钦州市钦北区新棠镇屯王村,一台由在校学生主导主演、村民参与的“村晚”精彩上演。大年初三,玉林市博白县水鸣镇西塘村以“攻坚扶贫·情系百姓”为主题,举办了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

如今在广西,热热闹闹地办场“村晚”已经成为潮流。这潮流背后,是广西公共文化硬件和软件实力的逐步提高。比如,按照“一栋综合类、一个舞台、一个篮球场、一个宣传文化栏、一支文艺队、一支体育队”的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牵头,广西建成了7532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基层百姓开展文化活动如“村晚”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各地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与此同时,广西各级文化部门也积极转变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下乡,将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输送到基层老百姓当中。这些文化资源激活了百姓自办文化的想法,也提供了不少组织活动的经验和点子。今年春节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组织了1万多名文艺志愿者加入到春节文化惠民的大潮中。除了为群众拍全家福、写春联、送福字,以及书画摄影展等这些年味十足的传统活动外,广西文联还依托“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培养起来的文艺村、文艺队和文艺户,引导上千个村屯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春节联欢活动,盘活了农村春节期间的群众文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