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18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梁漱溟先生。
先生原名焕鼎,字寿铭,后自己取字潄溟。
漱有冲刷,冲荡的意思,如“漱石”是冲刷石头的意思。
溟有昏暗,不明事理的意思,如“礼义廉耻不设,万民莫相侵暴虐,犹在于混溟之中也。——《文子·下德》”。
故漱溟者,涤荡黑暗,冲洗愚昧之意。
先生知行合一,1928年梁漱溟在河南进行过短期的村治实验, 1931年又来到山东的邹平,进行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运动,后来实验区逐步扩大到全省十几个县,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梁漱溟甚至把他的这种教育方法用到了自己的政治试验上。
这本书是他对中国文化进行的梳理和研究。
先生认为,与其他民族或国家文化比较,中国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中国文化独自创发,慢慢形成,非从他受。
2.中国文化自具特征,自成体系,与其他文化差距较大。
3.中国能以其自创文化绵永其独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
4.同化他人力量最为伟大。
5.涉及人口最多。
6.后期没有任何改变和进步,似显示其自身内部具有高度之妥当性、调和性,已臻于文化成熟之境。
7.辐射四周影响既远且大。
8.中国学术偏离了科学方向。
9.缺少民主、自由、平等一类观念及要求。
10.道德气氛特重,以道德代替法律。
11.特殊的国家形式。
12.中国自东汉以后兵文化缺乏。
13.重视“孝”的文化
14.隐士文化
这些彰显之处,就是中国文化的外在特征。
这本书,不仅书其“然”,还书其“所以然”,对中国文化为什么是这样进行了推理。
结论是:中国文化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
“伦理本位”促使修己达人,“职业分途”划出士农工商。
纳人群于伦理,化阶级为职业,融国家于社会。这是中国独特文化形成的动力。
而源动力则是西周及春秋儒家孔子对人们的理性启蒙,使人们远离了宗教的方向,走向了伦理理性的道路。源不同,途分别,经过几千年的演化,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当然,书里阐述得非常详细。
由这本书,我也大致能猜想出先生在乡村建设中的大致原则和做法。
毕竟认识影响思想,思想决定行动嘛。
不过,我只是部分认同梁先生的观点,如果梁先生再加上地理方面的考证,可能会更好了。当然,这是求全责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