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选择的人很多,为之负责的人太少
把人生的时针拨回16岁的夏天,很多人都会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究竟文科和理科哪个更适合我?现在去回想,我以为很多人都有了答案。有庆幸自己当年选对了的,更多的还是认为也许自己走向另一条路更适合。
排在后面的是大学选专业。究竟是天赋第一还是个人喜好优先?年纪大一点的长辈可能会告诉你,你先想好以后要做什么,就好选了。父母多半说,你喜欢什么就选什么,我们都支持你。到这,我想说一个观点:社会变化的加速度,在工业革命以后就如同拔了限速线的跑车——一路狂飙,今天你的选择很可能三年、五年后就已经成为昨日黄花。怎么办呢?我想说既然人生不能踩刹车,更不能倒车回去重来,那只有不断强化自己转弯的能力了。泥路越野不适合我,我就跑城市巡回赛。多一样武艺傍身,无疑会让你见招拆招时显得不那么捉襟见肘。
说完择业,除了1%的适龄青年不想结婚之外,婚姻这张牌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X因素。大学恋爱毕业就结婚是顺子,相亲结婚是连对,奉子成婚是三带一,父母逼婚是王炸。然而,崇尚个人生活的大城市,最多的还是只能吊单牌的单身狗。问题来了,当这个社会的婚姻充满了利益交换和丛林法则,选有车有房有存款的现金牛?还是有学历高收入大视野的明日之星?个中择优,强里选强还真是个难题,不如听听别人的看法:一个已经三十岁还没结婚的大龄姑娘和我说,现在这个年纪还没结婚的女人,肯定是物质优先了;我没时间等他长大,我要的肯定是现在,而不是一个等不起的将来。那是不是还没进入着急年纪的人就该和《小王子》里的王子一样去守护玫瑰呢?我身边也有谈恋爱五、六年然后闪崩的例子。
我只想说,婚姻里情商才是第一位的因素。两个孩子似的走在一起会很艰难,如同两个婴儿一起学步,互相效仿也许双双摔倒的几率更大。有一个大孩子走在前面带着,就会好走很多。两个成熟的人在一起,情商就变成次要的,主要矛盾就变成是否珍惜彼此。我欣赏成熟的感情,因为里面条理分明,进退的礼数、感情的斤两可以分毫不差;但我也不期待,因为这种理性到极致的感情,总归觉得丧失了一些神秘感和隐约的期许。
人生的十字路口往回看很容易,因为你已经知道了所有已知的可能。但往后看呢?古人说四十不惑,我的理解是到了那个年纪的人,才不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无法分辨事物本质,以至于对事情难以抉择。还有说四十以后不学艺,表达的是这个年纪的人,重新拿起一样东西,从入门到精通会变得十分困难。当然你可以说摩西奶奶八十岁才拾起画笔,诸时健古稀之年才开始种橙。如果非要这么说,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了——毕竟人在想着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优先认为事情能成;而不考虑这事能够去做,并且做得足够成功,这已经是两码事了。
曾有人这么去论断80后,说靠谱是检验80后是否成熟的标志。且不去讨论对错,“靠谱”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结构,既包括了愿意做事情的主观能动性,又涵盖了一个人对事情的判断力。这个世界充斥着把成功放大的喧嚣,曾经号称给员工亿元现金分红的余佳文,现在有点销声匿迹;号称离开体制实现财务自由的周冲,现在深陷抄袭风波;放言做最牛创业95后的王凯歆,公司解散员工辞退。往远看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往小了说是这个浮夸的社会让每个参与其中的平凡人都成了疯子。
一分力气,九分吹捧,十分成功。
在风口退散后急流勇退,和还在沙滩上光屁股裸泳,是两种不一样的人生。聚光灯可以造星,同样可以使人眼盲。不妨学学刘邦身边亦师亦友的名相张良,明白君王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也是一种功成身退的大智慧。
愿你能保持重启人生道路的能力。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