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坚持原创分享第1617天

2023-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金JJ

自伤行为的七种动机:

一、情绪调节。这是自残者最常想达到的一种效果,当有太多负面情绪,包括对外界的愤怒、强烈的焦虑、挫折感,就把自残当成应对压力的方式。青少年和儿童因表达、处理情绪能力未发展成熟,常用自残行为减轻负面情绪。

二、自我惩罚。对自己不自信、自责的人,会用自残表达对自己的愤怒,惩罚自己的不是之处。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过度的要求与批评,可能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一种过度的严苛,让孩子变得自卑,未来遭遇挫折,或表现达不到父母要求时,容易用自残来惩罚自己。

三、影响人际。自残者身边不乏有关切他的家人、朋友或教师,但自残者每每让关切者感到疲累、挫败,甚至不想理会,因为自残者习惯用自残行为操控他人或吸引关心。

四、标榜独立。对方要自己做不想做的事,这时出现的自残行为是为了表达独立自主,显示自己能掌控自己,对方不可能控制他。

五、抵抗解离。当人面临很大心理压力时,会使自己变得麻木,希望感受不到痛苦,麻木会让人失去活着的感觉,因此,借着自残让自己感觉疼痛,重新取得活着的感觉。

六、抵抗自杀。当负面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自残者考虑自杀时,在尝试自杀前,如果以自残来减轻部分负面情绪,就可能远离自杀,因此,自残或许是自杀的保护因子,提醒自己或他人,他的确有心理困扰,必须积极面对和处理。

七、追求刺激。人体受伤时脑部同时分泌“脑内啡”,让人产生欣快的感觉,将痛苦祛除,自残也会引发快感。青少年集体公开割腕,这种自残行为一同追求快感,并能建立同侪的认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