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架构技术栈

Netty 系列笔记:NIO 核心组件 Buffer

2020-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若丨寒

写在前面:2020年面试必备的Java后端进阶面试题总结了一份复习指南在Github上,内容详细,图文并茂,有需要学习的朋友可以Star一下!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abel-max/Java-Study-Note/tree/master

一、概述

Buffer 的本质其实就是内存中的一块,类比常见的 ByteBuffer ,可以简单理解为 Byte 数组。Java NIO 将这块内存封装成 Buffer 对象,并提供一系列属性和方法,方便我们操作 Buffer 与 Channel 进行数据交互。

二、用法

我们以 FileChannel 操作来看:

try (RandomAccessFile accessFile =
                     new RandomAccessFile("/demo.txt", "rw");) {
            // 获取 FileChannel
            FileChannel channel = accessFile.getChannel();
            // Buffer 分配空间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 从 channel 中读取数据到 buffer 中
            int readBytes = channel.read(buffer);
            System.out.println("读到 " + readBytes + " 字节");
            // 判断是否到文件结尾
            while (readBytes != -1) {
                buffer.flip();
                // 若 buffer 中还有数据
                while (buffer.hasRemaining()) {
                    System.out.println((char) buffer.get());
                }
                buffer.compact();
                readBytes = channel.read(buffer);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从上面例子看要使用 Buffer 有以下步骤:

1、分配空间

2、从 Channel 中读取数据到 Buffer

3、调用 flip() 方法

4、从 Buffer 中获取数据

channel.write(buffer)
buffer.get()

5、调用 clear() 方法或者 compact() 方法

上面的 flip() , clear() , compact() 方法有什么作用呢?

三、源码分析

Buffer 除了用于保存数据的数组外,还有几个重要的属性:

public abstract class Buffer {

    // Invariants: mark <= position <= limit <= capacity
    private int mark = -1;
    private int position = 0;
    private int limit;
    private int capacity;

    // Used only by direct buffers
    // NOTE: hoisted here for speed in JNI GetDirectBufferAddress
    long address;

    Buffer(int mark, int pos, int lim, int cap) {       // package-private
        if (cap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egative capacity: " + cap);
        this.capacity = cap;
        limit(lim);
        position(pos);
        if (mark >= 0) {
            if (mark > pos)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mark > position: ("
                                                   + mark + " > " + pos + ")");
            this.mark = mark;
        }
    }

    // ... 省略具体方法的代码
}
Netty 系列笔记:NIO 核心组件 Buffer

基于上面四个属性,Buffer 通过控制它们的位置,完成读写操作。我们从 Buffer 的使用过程来分析:

1、分配空间

假定调用 ByteBuffer.allocate(10) 方法为缓冲区分配 10 个字节的空间, 看下 allocate(int capacity) 的代码:

public static ByteBuffer allocate(int capacity) {
        if (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return new HeapByteBuffer(capacity, capacity);
}

它调用了 HeapByteBuffer 的构造方法,将 capacity 和 limit 都设置为 10 ,position 为 0 。

HeapByteBuffer(int cap, int lim) {            // package-private

        super(-1, 0, lim, cap, new byte[cap], 0);
        /*
        hb = new byte[cap];
        offset = 0;
        */
    }

此时缓冲区的示意图如下:

Netty 系列笔记:NIO 核心组件 Buffer

缓冲区在初始状态下, position 的位置为 0limitcapacity 指向 9

2、写入数据到 Buffer

我们向缓冲区写入三个字节的数据,查看 ByteBuffer 的实现之一 HeapByteBuffer#put(byte b)方法:

public ByteBuffer put(byte x) {

        hb[ix(nextPutIndex())] = x;
        return this;

}

protected int ix(int i) {
        return i + offset;
}

ByteBuffer 中的 nextPutIndex() 方法,用于计算下一个写入数据的下标:

final int nextPutIndex() {                          // package-private
        if (position >= limit)
            throw new BufferOverflowException();
        return position++;
}

我们得出结论, 每放入一个字节的数据,position 就加 1

此时三个属性的指向变化如下:

Netty 系列笔记:NIO 核心组件 Buffer

写入三字节数据后, position 指向下一个可操作的位置 3limitcapacity 的位置不变。

我们将此时缓冲区的状态称为 写模式

写模式下,limit 和 capacity 相等。

3、从 Buffer 中读取数据

接下来我们读取 Buffer 中上面的三字节数据,那么我们怎么定位到这三个字节的数据呢?回顾上面 Buffer 的使用,在读取数据前需要调用 Buffer#flip() 方法:

public final Buffer flip() {
    // 将 limit 设置为当前数据大小的下一个坐标
        limit = position;
    // position 设置为 0
        position = 0;
    // 如果有标记还原为默认值
        mark = -1;
        return this;
}

经过上面的操作后,我们获得了数据的开始和结束的范围,此时缓冲区的示意图如下:

Netty 系列笔记:NIO 核心组件 Buffer

我们将此时缓冲区的状态称为 读模式

读模式下,limit 等于缓冲区的实际大小。

通过对比缓冲区的读模式和写模式,我们发现,通过控制 limit ,可以灵活切换 Buffer 的读写。

4、 clear() 与 compact() 方法

通过 clear() 与 compact() 方法,可以从读模式切换到写模式。

clear() 方法将 position 设置为 0 ,limit 设置为 capacity ,mark 设置为 -1 。即将 Buffer 还原为初识状态,此时数据还存在于 Buffer 中,只是没法确定哪些数据已经读过了,哪些数据还没有读过。

5、 mark() 和 reset() 方法

6、 rewind() 方法

public final Buffer rewind() {
        position = 0;
        mark = -1;
        return this;
    }

rewind() 方法将 position 设置为 0 ,并清除标记。此时 limit 保持不变,在读模式下,可以重读所有的数据。

四、结语

关于 Buffer 相关的讨论就到这里了,还有一些方法比较简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了解。

来源: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qam6f2U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