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育儿在路上婚姻育儿

读懂孩子“我能行”的心理

2018-09-17  本文已影响81人  nancyww

当孩子成长到4岁至7岁这个阶段,也就是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的幼儿期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并产生自主性。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寻求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他们的内心时常跳出来的话是:让我来。我能行。我最棒。他们也常常想要尝试做很多事情,包括原来不会的事情。这对父母们会是一个挑战,他们会担心,会焦虑,“该不该放手让孩子去做?” 甚至在孩子想要突破父母原先制定的规矩时他们会发生争执,父母会感到被击败。

当我面对我的孩子的挑战时,我的感受也是这样的。他不想要别人帮助他,想要自己来。他就生气地推开我,说:“妈妈你不要帮我。我要自己来。” 我的内心是很伤心的,因为我知道他这件事不会做,想要帮助他,可是他却推开我。接着我和他说,“你还不会做,让我来帮你。” 但是,原以为这么说他会接受我的帮忙,没想到争执加剧,他听到了妈妈说的“你不会”这三个字,不被认同的感觉是很挫败的。于是,他很容易就发怒了,或者坚持自己做。那么下次,他更加会寻求被认同,争执还会发生。

在思考了他的自我感受以及心理需要之后,我想:“为什么不放手让他做?” 就算失败了,他知道妈妈在鼓励他尝试,于是下次他会带着“我能行”的信念继续试着做,而不是“我就是要做到”这样的挑衅心理。在放手让他做的过程中,我把自己定位于“可以提供帮助的人”,我只在他提出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并且我教会他学会说出需要帮助的语言:“爸爸/妈妈/老师,我需要你的帮助。” 让他说出这句话开始的时候是很困难的,因为他有一颗不服输的心,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需要帮助的。这对父母的耐心也是考验。

有次,他想要自己穿围兜后面打结,我就让他自己尝试。他开始的时候想了个办法把背后打结改成前面打结,不过他在尝试过程中屡次失败,我想要上前帮他,每次他都用力推开我的手(他用行动告诉我他能行)。这样尝试很久不成功之后,我问他,你需要妈妈的帮忙还是自己做?(表示对孩子的尊重)他思考了一下,选择了自己做。我于是转身走开了。之后,我听见他在喊我,“妈妈,我围兜穿好了,打结成功了。”

在面对孩子的权力之争的挑战时,我通过满足孩子“我能行”的心理,让他感到被认同;并结合正面管教工具卡,进行了一些实践,总结出几种应对的方法:

1,主动退出争执,但不给孩子“妈妈输了”这样的信号

孩子最近在学游泳,教练要求他每晚睡觉前在床上练习游泳动作。那天他做的动作有点问题,我就指出来了。他却说,“妈妈你不懂,教练就是这么教的。” 我当时内心感到受到了挑战,我深吸气忍住不和他争执。然后转身我去找个他同学的游泳视频,回来跟他说,“这个哥哥也是教练教的,视频是教练让我给你看的,说让你学习他的动作。你认真看看,你的动作和他的是不是有不同?” 他看了以后确实发现了他的问题,他自己主动改正了。

面对和孩子的争执时,我们应学会积极暂停,尽量避免与孩子发生语言甚至肢体冲突。虽然父母理所当然会觉得自己是权威,并想努力证明,但静下来想一想这时并不是证明的好时机。孩子此时的心理是努力想赢过你,想获得你的肯定,他的情绪是有一点激动的。此时讲道理他一句都听不进去。我们可以和孩子说,妈妈感到你情绪有点激动,我们都冷静一下好不好?但暂停并不等同于服从孩子的要求。我们可以在暂停后,大家情绪比较缓和,这时再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方法,他比较容易接受。

2,注意说话的语气和动作

昨日中午孩子给了我一个挑战。因为昨天是周日,他想看动画片,所以他爸爸答应他,只要他中午好好睡觉,下午就让他看。大概是比较兴奋的缘故,一直不能安静地躺下来。当下我也是非常的困,我也有些焦虑的情绪,于是我抛出了有限选择:1,选择午睡,请他安静躺好保持1分钟,我会陪他睡午觉;2,或者他继续玩,但我不陪因为我要睡;但是如果中午没睡,下午的电视节目取消。那时,他非常的吵,我跟他说话的口气是提高音量的,并且我带着一些不好的情绪。所以,他也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他有些顶撞地说,“1分钟内我没办法安静。" 我再次确认,“所以你的选择是继续玩是吗?” 我看出他有点后悔但还是坚持想证明自己,“对,我就是不睡。”

我走开了一会,想了想,回来换了个口气问他,“妈妈决定再给你一次机会选择,给你5分钟冷静地考虑下可以吗?” 他点头,然后走向他的冷静角。5分钟后,我回去问他,他说他选择好好睡觉。这次他冷静后做了决定,他不能再改了,他一定会努力做到,因为他要告诉妈妈“我能行”。所以,之后他很快做到了他的约定。

因此,我发现我们和孩子交流的语气或动作都会极大地阻碍孩子和我们友善地合作。虽然是同样的表达,但我们带着情绪的言行容易激起孩子的“我要赢”的挑衅心理。在我们有情绪的时候,选择积极暂停,也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

3,鼓励他勇敢尝试

孩子喜欢“我能行",但也很害怕失败,尤其在失败之后如果父母没有鼓励,他们容易自暴自弃,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信心。孩子的信心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认可以及外人的肯定。所以,在失败之后,我们可以寻找机会重塑信心。

我的孩子去年参加过一次讲故事比赛。他自己一向很有想法,在班里表现也突出,所以班主任有意给他机会上台。每次回来都听他说他在学校讲故事如何如何,所以我就没在意,在家里他不愿意练习我也随他。谁知比赛那天,他怯场了,站到台上话都说不出。比赛后他问我他是第几名,我都不敢正面回答他。不过他后来自己也知道了他没有进决赛。我们都没注意这件事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自卑的种子。

今年他们班主任跟我建议让他报名学校的小主持人班,想让他多加锻炼表达能力。我问了他的意见。他一听,很是反对,表示他不喜欢。我就耐心和他沟通,鼓励他尝试。当我提到“将来有机会上台主持或是讲故事”,他低头直摇头。我立刻想到故事比赛的事情,我就换了个说法,和他商量,这是老师推荐的课程,他说对你会有帮助的,你先去体验下好不好?如果不喜欢我们可以换课。

他上完课,说还挺喜欢的。我就放心了。之后我就把我们家的小窗台当成表演讲台,想要讲故事的就可以上去演讲,我们都会上去说一说,他很喜欢。我鼓励他可以讲喜欢的绘本。通过多次尝试,我们希望可以帮助他重新对演讲充满信心。

4,和孩子一起制定日常惯例

在日常惯例上,孩子也喜欢他们拿主意。比如,看电视的时间。在这个事件上,我和孩子爸爸有过争执。他觉得我们对孩子太过严格。可是他选择放宽时间,可是具体时间上又很随意,有时放宽的多一些,有时放宽少一些。孩子当然喜欢时间越长越好,可是我们不希望会影响他的视力。

于是我就和孩子商量制定惯例表,首先我们根据第二天早起的时间定下睡觉时间,然后再倒推至洗澡时间,洗澡和吃饭之间是看电视时间,我们一起商定为15分钟。但如果实际吃饭时间可以比惯例表规定的半小时更短,孩子就可以得到更多一些电视时间。孩子可以自己做出选择。(我们不希望他为了看电视随便应付晚餐,所以我们并没有在言行上催促他。)

5,对于有安全隐患的事情,和孩子讲道理,让孩子主动放弃。

有次朋友给了他一把魔法棒玩具,他很喜欢,白天玩,晚上还要一起睡。有次我发现他想用那个玩具戳墙壁,我马上制止,想要他交出魔法棒,他不肯。我想了想,就用启发式提问,“你看看这个魔法棒很漂亮,但是这上面有好多个尖尖的头,如果戳墙壁或是家具,会怎么样啊?” 我轻轻地用魔法棒指了下他的小床。他观察了一下说,“会破掉。”我接着问:“如果用他戳到人,会怎么样?”我轻轻地点了下他的手臂。他低头看,“会痛。” “恩,所以,我们发现这个魔法棒是个能给你带去神奇力量的玩具,但不是破坏家具墙壁或者攻击人的工具。对吗?” 他记住了,点点头。接着睡觉的时候,他自己把魔法棒放在床边远离墙壁和家具的地方。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是在寻求被认同,被肯定。

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当父母们感到被挑战时,其实是孩子在跟你说“妈妈快说我能行”,他在寻求你的肯定,我们并不需要马上拒绝,而是可以缓一缓再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如果孩子想要尝试,除非是涉及安全或者违反你们约定的事情,我们都可以鼓励孩子去试一试。当你做到鼓励这一步,实际上就是在帮助他增强自信心,对他表达了认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