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又过了一年,却少了小时候的快乐。年前那天说起来明天就是小年,女儿问我小年是什么意思?我想起小时候妈妈曾给我讲的故事。于是对女儿说小年就是灶王爷下凡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玉皇大帝派灶王爷下凡体察人间疾苦。人们为了讨好灶王爷,买了麻糖糊在画有灶王爷头像的嘴上,放在灶里烧了。期望他能够上天多言好事,来年老百姓遇着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其实这些都是以前人们在生活贫瘠时的寄托,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这些期盼也随之淡漠。
还是小时后过年有年味儿,从腊月初八吃八宝粥开始,就有了过年的气息。北方的年假通常很长,大约有五十多天,腊八基本上已经放假了。腊八的头一天约上几个小伙伴到河里刨几块冰,用冰笊刻出一个冰人,放到院子里,等到腊八那天早晨早早起来,用八宝粥先喂冰人,然后我们再吃。老人们说腊八那天得早早起来吃粥,要不等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吃了粥眼睛要红。所以我们姊妹几个都不敢怠慢,到那天早早起床。过完腊八就开始准备年货了,煎炒烹炸,好像要把一年要吃的饭都得准备好,也是把一年节省下来的好东西专门集中到过年这几天吃。再就是刷房子,收拾卫生,总之要把一年来聚集的灰尘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小年要糊猪头,糊好了也不能吃,非得等到年三十才能吃,那个馋啊!其实把好吃的集中到一起吃真是不科学,可大人们都觉得过年才能理所应当地吃好的。在过年的那几天,其实那些好东西真是有点浪费,已经食之无味了。从小年开始,已经听到年的脚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等到年三十我们穿着妈妈缝制的花布衣服,兜里装着糖、花生、瓜子,和伙伴们爬山、打沙包、玩扑克。说起玩扑克,那时小孩子根本买不起扑克,我们中的一个小伙伴她爸是大队干部,她把她爸爸用完的旧扑克拿来我们一起玩。就是因为人家有这点优势,所以脾气就特别的孬,动不动就说不玩了,要收拾扑克走,于是我们就磨破嘴皮说好话求她。唉,现在想来真是应了那句话“人穷志短”啊!三十晚上应该是最热闹的,每家院子里堆起一垛柴火,等到十二点一过就开始烧起旺火,鞭炮声震耳欲聋,一直响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