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故事新进阶@非常态

做生意挣得比打工多,为啥还是有很多人,宁愿去打工?

2019-09-24  本文已影响0人  6bdb020f3c92

追求稳定是一种人性,不是所有做生意,都能赚钱的;但是打工可以每个月拿固定工资,却是稳定可预期的。做生意表面看起来收入高,但其风险和辛苦是很多人无法承受的;反观拿固定工资,虽没有做生意挣得多,但是无风险且稳定。

做生意的风险和辛苦,不是打工者能承受的

老茶一个朋友就是做小本生意的,那天一起喝茶。他就说很羡慕有稳定的工作人,有固定的周末和节假日,完善的社医保,出差费用都能报销,最主要是工资每个月能稳稳的拿到手。

老茶笑着对他说,你去年营业额不是超过200万了吗?这个可是很多上班族梦寐以求的年薪。朋友叹了口气,就开始给我分析他的收入构成了。

朋友以去年举例,他一整年的营业额超过200万,但是这仅仅只是营业额。刨去各种成本、税收还有损耗,利润大概在40万左右,也就是只有20%的利润。

老茶说,那40万放在职场上也是高薪了,算起来月入快4万了,很多职场人根本达不到的。

朋友接着叹气,这里的40万只是利润,不是真正拿到手的钱,他不等同于上班族年赚40万。这40万利润大部分是要用在进货和推广上的,真正能拿来自己用的资金也就10几万而已。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年入10几万在上班族眼中也是不错的,相当于是月入上万了。但是,为了做生意自己是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的。要是货物出问题,客户打电话过来骂你。你也只能像孙子一样听着,然后不停地向对方道歉。

有时为了跑客户得到处出差,这一出去就是几千块,一个月出个几趟,上万块就没有了。这些费用都得自己出的,根本就没有公司能给报销。

像压货款的,拖账期的,故意找茬扣钱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层出不穷,你根本不知道下一个月的收入在哪里。哪像上班族每个月哪天能领到工资,都是可以预期的。

做生意看似都能挣钱,其实是幸存者偏差

很多没做过生意的上班族,都以为做生意能赚钱。看到几个成功案例,或是听到身边做生意赚大钱的案例,就以为做生意必定是赚钱的。但是却忽略了一个词,叫幸存者偏差。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经常能看到媒体报道谁谁谁创业成功,谁谁谁又获得多少融资之类的。这就导致很多人觉得创业简单,融资也很容易。却很少有人思考,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是一堆失败的项目,还有很多项目是拿不到融资的。

人往往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后的结果,却没意识到筛选过程中,被忽略掉的关键信息,这就叫幸存者偏差。如果把这些失败的案例,跟成功的案例换算成比例的话,可能1%都还不到。这说明不管是创业还是融资,成功的概率都是非常非常低的。

当你还在纠结是上班还是做生意,千万不能以成功案例为依据,而是要多看看失败的案例,分析下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吸收经验,然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做决定。

老茶的朋友说,他的去年的营业额在同行间算是不错的。这两年行情不好,有几个同行一年营业额都还不到100万,甚至有些更低。扣除掉成本和税收等,实际上一年赚的钱还不如普通上班族来得多。

今年已经有很多人受不了,把门店都关了重新找工作去了。他也发现了很多新入行的,做没几个月就撑不下去了,他自己之所以还能做下去,完全是因为这行已经做了10几年,有稳定的客户资源。

那么到底是去上班好,还是做生意好?

围城效应来至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他告诉我们在一段围城中,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现实中很多做生意的羡慕上班族稳定,能朝九晚五各种节假日,每个都不用为收入发愁;而上班族却羡慕做生意赚的钱多。

去上班还是做生意这个问题,想要做出正确的决定,首先得先破解围城效应。你一直在城外站着,不肯进城,怎么能知道城里是啥样的;但是你盲目进城,要是不小心掉进沟里去,那也不好。

所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准备再进城。这里的准备就是试错,只有根据自己的情况,再可控范围内进行试错。根据试错的结果,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当你在纠结去上班还是做生意,你需要的不是想而是去做。你完全是可以边上班,边利用业余时间来做点生意。这样不仅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也能大大降低试错的成本。

等到你的生意获得的收入能超过你的工资收入,那个时候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生意中去了。像10点读书创始人林少,还有简七读财创始人简七,都是在创业初期,通过下班时间亲自写作,慢慢试错最终成就了现在的大项目。

总结下,在选择去上班还是做生意时,首先不要偏听偏信,听别人的成功案例的同时,也要多看看失败的案例。既然有这种想法,那么就去试错,凡事只有做了才知道,停留在想阶段是不行的。既然是试错,那就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来进行,而不是盲目冲动地跳进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