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我的成长汉字“看”
还记得2021年初定下的计划中,有一点是读《道德经》,学教育智慧。如今,一年的时间匆匆而过,回首,却发现自己读得不多,学得不深,悟得不够。
人的成长就是在用眼睛看用心看不断觉醒悟道的过程。看见天地,拥有敬畏之心,悟自然之道;看见终生,拥有理解之心,悟智慧之道;看见自己,拥有反省之心,悟大我之道。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中讲:“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意思是:有大智慧,洞悉大道的人,都是顺应自然,遵循人的本性做事。
天地之广阔,自然之深远,提醒我们要心怀敬畏,遵循法度,不能一意孤行,做出违背常理之事,否则就会陷入困境。疫情是自然之考验,人人都需要有大局意识,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从“一个人毁了一座城”的事例中可以看到,“瞒”与“骗”只会让处境变得更糟糕,甚至触犯法律的底线。 暴雨也是自然之考验,风“豫”同舟的故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人类在灾难面前的脆弱渺小,也可以看到人心与精神在面对灾难时的坚强伟大。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看到2021年娱乐圈有不少明星翻车,多数源于“钱”字,做事失去了本性,视规律法则于不顾,悬崖不勒马,自然会置身于险境。
教育的“双减”时代,我们看到了国家扭转局面的强大决心,过度揠苗助长不但违背了教育规律,而且让老师家长孩子身心俱疲,大家都在超负荷运转,这绝不是教育的最佳状态,更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尽快地回归到教育的本真,遵循教育规律办理想的教育。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中说:“圣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意思是:圣贤的人,擅长发现每个人的优点,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对待别人没有分别心,总是一视同仁。
事无完美,人无完人。我们看身边的人,要心存善念,多多理解。其实所谓的好坏之分,只不过是内心投影于外在事物的表现。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取得荣誉时的高光时刻,心生羡慕时,更应该看到他背后的艰辛、努力和奉献;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犯了错误觉得不可原谅时,更应该去了解一下他过去的背景和曾经的经历,想办法拯救一个迷失的灵魂。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说法,如果抛开成绩,不谈分数,看到的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平时确实把分数看得太重而忽略了孩子们身上更美丽的品质呢!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应当成为我们最常态化的要求。
生活如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理解宽容他人就是原谅成全自己。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中讲:“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意思是: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是明智的;不知道自身的无知,是愚昧的。
“无知者无畏”,不善于反省的人只会在“小我”的圈子里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只有走出去,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反观自己,找到不足,反省之时即是觉醒之刻,突破小我走向大我,才能不断成长,成为明道智者。
杨绛先生曾说: “人生一世,需有三个自觉,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
我认为,师者自我提升的路径就是一要看自己的课堂教学,从备课到设计到实践到反思,不断磨练,不断挑战,寻找最佳的教学状态。二要看自己的心理修炼,是否做到了心平气和,静水流深,严慈相济。三要看自己的思想,是否能在保持初心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找到突围之路。
站在时间的门槛上,看过去往事,“三省吾身”,看未来前景,“心向往之”,继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