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不惑

2021-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景祥

走向不惑


这是许久就想写的题目了。前些日子和曹大才子闲聊“不惑将至”的话题,直觉就是近来“惑之不断”,处处是焦虑和迷茫,我们只能感慨——惑是为了走向不惑罢。话虽如此,可在现实之中,却总被无穷无尽的“惑”困扰着,这重阳佳节又提醒了我,年岁日增,一事无成,该适时反省,调适心理了。

走向不惑,还是先厘清惑从何而来吧。“惑”生于心,惑之途便是面对选择时的犹豫困惑。年轻的时候,所向无空阔,不必计较路途是否遥远,把多走的路当成风景,选择的机会也多,浪费多少都没问题,反正前面还很多飘渺的可能性。此时回想,也会惊讶于当年的胆量和洒脱吧。可渐于中年,力求简洁有效,不管是时间、精力,还是机会,都愈加的宝贵。“谨慎”成了人生主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轻易感动,筑牢了各种防线,只为全身心去应对变动不居的时代。有了点见识,便多了些许的束缚,再也难于放开手脚了。

走向不惑,也许正是因为追求理想的路途中,有了些疲惫,有了些失望,又有了些自得,更有了些恐惧。年轻时的思维是线型的,似乎只有向前才合乎常识,可工作十多年后,发现无数的螺旋、迂回,甚至倒退。又没有欣赏“迂回曲折之美”的能力和境界,便难免生些牢骚,多些困顿。但这些年的历练也不是全无所得,所以底子里有些自矜,但无数末途之境的例子也让自己心生恐惧,如今的状态还能保持多久?身上的担子会不会把自己压垮?这把年纪还需要保持对生活的欲望和激情吗?如果对生活不再抱有希望,又该何处寻找人生的动力?

惑,是为不惑做准备的。所以不要急着寻找答案,只有耐心地使这些问题变成故事,让自己的眼睛和神态充满故事的韵味,简淡中有些余韵,便是不惑之年的境界了。如此看来,人生四十,应该如宋诗,简淡中有感慨,明朗中有内涵。

是的,一个人胸中有多少丘壑,就能领略多少美的气象。走向不惑,便从年轻时刻意求奇、求涩,走向欣赏萧散与自然。近来读书也不好如《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东西了,反而是随遇而读,像《历史·山水·渔樵》就很合适。读读《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中的《临江仙》之类也很有味道。对各种“小清新”“小雅致”也不必“不屑一顾”,也不再进行长篇大论。身边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变得可以理解接受,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就决不想多说了。

看来,“不惑”是秋天的情怀啊。木叶尽脱,枝头点缀些零星的果实,仰望高而冷的天空,抚着带些苍劲的枝干,预计着寒冬的到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