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娘
![](https://img.haomeiwen.com/i3913194/20a4f8d37a7e9082.jpg)
俺娘其实是俺婶婶,婶婶把俺从小养到大,就成了俺娘。
俺娘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大眼睛,大脚,大嗓门,走到哪里哪里就热闹三分。炮筒子脾气,一点就着。直来直去,不会曲里拐弯 。小时候觉得俺娘就是太阳,会发光会发热,照到哪里哪里亮,照到哪里哪里暖。
在那个物质匮乏、缺衣少食的年代,俺娘是个极其爱美的人。
记忆中,俺娘那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总是梳得一丝不乱、油光水滑的,这一点令俺十二分的羡慕,俺是个金毛狮王,一头乱发在空中肆意飘扬,所以打小就做不了清汤挂面式的美人,深以为憾。
俺娘的衣着、鞋袜也很讲究。就算去一里外的集市上买东西,都要换衣服换鞋子把自己拾掇得整整齐齐的才出门。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城乡差别巨大,很多乡下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家门。俺父亲是俺们那里十里八乡的能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充分满足了俺娘的爱美之心。别人穿土布袄的时候俺娘穿上了呢子大衣,别人踩着千层底的时候俺娘穿的是皮靴,别人打着桐油伞的时候俺娘撑的是洋气的自动伞。总之,城里流行啥子新鲜玩意儿,俺父亲就会给俺娘买啥。
那时候,俺堂姐是县里物资局局长的夫人,每次回乡,堂姐总是跟俺娘比穿戴、比时髦,各自炫耀自己的宝贝衣服鞋子什么的,聊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十几岁的俺清高得很,颇有点看不起她们的虚荣和浅薄。现在想想,俺娘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哦,竟敢跟自己的侄女、县里物资局局长夫人比美、比时髦,人家还要年轻得多,这要怎样的一份底气啊!
无论环境怎么艰苦,也要保持一份爱美之心,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绝不妄自菲薄,这是俺花了几十年才从俺娘那里悟出来的人生哲理。
俺娘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俺小时候,农村还没有出现打工潮,靠的就是一亩三分地的收成,老天爷赏口饭吃还好,若遇上老天爷发威发怒,许多人家就会青黄不接、忍饥挨饿,比起头等大事吃饭来说,孩子读不读书就不那么重要了。而俺和俺哥,从来不用为这些俗事、琐事担心。俺家是最早的万元户,算是十里八乡的有钱人了。除了俺父亲出外挖白蚁挣了不少钱,俺娘才是俺家真正的顶梁柱、主要经济来源。
俺娘的经济收入来源于两大头:养蚕、养猪婆。俺娘是一把养蚕好手,别人家养半张子,俺娘养一张子两张子,收蚕茧的时候也总比别人家的更多、更大、更漂亮,也更能卖出好价钱。蚕宝宝是极其娇气的,热了不行,冷了不行,饿了不行,怕苍蝇,怕母鸡,怕红白喜事,禁忌的名堂很多,所以养蚕就是一件很考验人、折磨人的事情了。俺娘瞌睡大,头一沾上枕头就能呼呼大睡,可是没有闹钟、不用人叫,每天半夜总能准时起床喂蚕。白天也是围着蚕宝宝打转,长大了的蚕很能吃,要不停地去地里摘桑叶;蚕宝宝怕热,每天都要提蚕,也就是把蚕和吃剩的桑叶梗、粪便分离开来;蚕宝宝太美味,要提防母鸡溜进蚕房大快朵颐;蚕宝宝很敏感,谁家生了孩子或者是有人去世了都不能让他走进家门,只能在门外喊话;蚕宝宝怕苍蝇,一旦被苍蝇叮上了就别想结茧了,就算养到通体透明也吐不了丝,只会长出可怕的蛆虫来。一季蚕养出来,摘下白花花的茧子才算成功,而这时,养蚕人也已经脱下一层皮了。年复一年,俺和俺哥的学费就在俺娘养蚕的劳作里一丝一线地、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春蚕到死丝方尽,突然觉得,俺娘自己不正像那绵延吐丝的春蚕吗?
养猪婆是俺家的又一大经济来源。一只猪婆一年要下两窝小猪,一窝八到十只不等。俺娘每天要煮几大锅猪食,喂了猪婆喂小猪,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俺们能帮忙的就是去地里打几篮猪草,改善一下猪们的伙食。刚下仔的猪婆要看好,切记不能下水,一下水就没奶了,小猪仔们就等着一命呜呼了。有一年夏天,天太热,俺家的猪婆偷偷跑到门前的池塘里痛痛快快游泳去了,这下好了,一窝猪仔嗷嗷待哺,拿什么来喂呢?俺娘舍不得都扔掉,留了两只,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每次吃完西瓜拿西瓜皮喂可怜的小猪仔,慢慢地,小猪仔长大了,能吃猪食了,于是,那年夏天,俺家喂了两只西瓜猪 ,如果吃肉的话,俺家那两只猪的肉该是有西瓜甜的吧。一只猪婆,两季收获,俺娘一双勤劳的手光养猪一年就能挣好几千大洋呢,在那年头,算是一笔巨款了。
俺娘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记忆中,只要周围邻居、亲戚朋友有困难,俺娘总是热情相助,急人所急。俺娘是一个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人,自己很节俭,对别人却很大方。那时候俺表哥们都喜欢到俺家做客,因为在别家油星子都沾不着,在俺家有大块肉吃。俺小舅妈二十几岁就去世了,撇下两个表弟孤苦伶仃、缺衣少食,俺娘经常把他们接到俺家悉心照顾,给他们家庭般的温暖。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照顾别人,俺娘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小到大,俺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人善良,这是俺娘给我的第一笔财富,也是最大的财富。
俺娘热情开朗,心无城府。
在村里,俺娘就是一只炸麻雀,走到哪里大嗓门就嚷嚷到哪里,因为热情,跟谁的关系都不错。那年俺刚搬到黄石花园,在大城市有了一个自己的家,就叫俺嫂子把俺娘和三岁的小侄子接到俺家住了一个月。俺和老公每天早出晚归,上班下班,小区里人都不认识几个。等到俺娘回老家的时候,好家伙,俨然已经是老住户,四邻八舍都是熟人了,俺娘叫俺小侄子跟楼下保安、小卖部店主、带孩子的大妈年轻媳妇儿、送煤气的大叔大爷一一拜拜,依依不舍,惊得俺和老公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这到底是谁家啊?俺们咋一点主人的感觉都没有了呢!
俺娘最大最大的特点是无私的爱,无怨无悔的全心付出。
俺和俺哥哥都不是俺娘亲生的,可是俺娘却把俺俩视同己出,待俺们比亲娘还要亲。在农村,俺也算是一支奇葩。别的小孩子光着脚丫子满世界乱跑,俺怕磕脚,不敢下地;大太阳天怕刺眼,躲在家里不出门;上山了不会下山,摇摇晃晃趔趔趄趄。总之,那时的俺,像一个呆子,一点农村孩子的机灵劲儿都没有,在乡下人眼里,那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生在农村,你起码的农活都不会干,你还想干啥!俺娘才不管这些,她就只顾无原则、无底线地宠着俺,不会干咱就不干,所以在她的溺爱下俺直到大学毕业还不会炒菜做饭,导致工作后还闹了不少笑话,这是后话,在此不提。
养儿方知父母恩,诚不我欺。生女儿前,俺并没有意识到俺娘对俺的无边无际的爱、无怨无悔的付出。年少的俺,有时候甚至很烦俺娘无微不至的关心,希望跟她保持距离,所以读书时俺从不想家,一个学期才回去一次,害得俺娘经常抹眼泪,俺还嫌她丢人,有啥子好哭的嘛!如今自己做了妈妈,才明白俺娘的满腔爱意、一片苦心,可惜悔之晚矣。
俺娘辛苦劳累一辈子,还没来得及享福就永远离俺们而去了,不再庇护,不再操劳,不再牵挂,留下俺们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俺娘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就留在心里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受用一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