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
一、诗两首
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悟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二、读书笔记
1、他的佛里只有熔点,没有正智,所以他看我一个元宝不失德行,一坛元宝图财害命。他那个佛,是修来世正果的佛。
2、文化属性。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早就弱智,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没有主,主义、主意从哪儿来?主无处不在,简单的说,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哪个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
3、基督教心得应许不以实现利益为交换,不参与社会利益的分配,这使得它能适应不同的生存空间,而他对信徒的道德要求无疑具有社会价值。基督教相信,太高的道德平台需要太高的教育、太深的觉悟和太复杂的炼造过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难迈进的窄门。
但《圣经》告诉世人,要进窄门。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门。进了窄门,神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天国在哪里?天国在你心里。
4、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佛法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
传统观念得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千年得文化属性文化,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而等级(强、弱),一直都还是我们得社会文化禁区。
5、中国为什么落后?你必然从现象参到制度、参到文化,因为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得产物。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如果一个民族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
6、什么是恰到好处?就是正好,什么是正好?随缘惜缘不攀缘。
7、从整个事件里,他没有看到丁元英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每一件具体的事件都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普通事。他的的确确是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竞争,一切都是公开的,没有任何秘密和违法可言,所谓的“神话”竟是这么平淡、简单。
而格律诗事件留给人们的却是一次关于得救之道的思考。很难说他的教徒更好,还是比强盗更坏。
8、杀富济贫,真的救了贫吗?不能。
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说,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
三、读后感
从某些方面来看,它可能是一本小说,讲的是一个商界的故事。里面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也有感情脉络。但我认为,它更加深刻的部分,是对社会的思考,对人道的思考,也是一种哲思。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救世主吗?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救世主。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可以救你自己。整本书从头到尾就是对道的探讨,什么是天道,什么是神,其实是道法自然,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然后顺着这条思路往后思考,你就会思考到事物发展的规律的理解:
社会的层次:技术、制度和文化。最难的是文化,有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分。在我看来,是主位思维,和接受思维的不同。包括书里有谈到的,丁元英,他的字典里没有“找人帮忙”一说,他的思维都是“我能帮你解决什么、做点什么”这种居高临下的意识设定,这是“意识位置”的问题。
然后,书里通过几个小故事,和一个大故事的设计,来陈述和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1、书中有一段是,女主角跟罪犯的关于神的辩论。信耶稣的进窄门,信佛的进天国。说的都是一个道理:进了窄门,神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
2、书中还有一段,就是本书最经典、最精彩的一段,上五台山找大师参禅那段。悟道、修行的讨论辩思,以及大师的评价: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分痞气。
3、丁元英还有一段,是参女主的。为什么不呆在国外,为什么要回来当警察,其中的自在随性。然后谈到了中国为什么落后,讲到底也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4、包括这个龙庙村扶贫的故事设计,他从都到尾的做局,其实都是在用事实告诉大家,什么叫强势文化、什么叫道法自然讲的本质都是中国文化,劫富济贫、强势文化的教育课。
书里说了这么多,最终告诉你的不管是救世主还是天道,都只是告诉你要调整你的文化属性,从弱势文化转成强势文化。但是如何修炼或者转成强势文化,没有告诉你。
我自己的理解如下:
1、首先你要有这样认知,然后要有这样的思维转变。
2、然后基于这种思维,从重新认识和看待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发展的规律。
3、用理论去实践它。活在当下,活得放下,活得自在。
书中还有一个脉络是感情线,男女主角都受过东西方文化的教育,都感受过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带来的冲击,都有过对自己、对三观的认识和思考。所以会有共鸣,有辩论,有相互参悟,会惺惺相惜,也会有最后的理解和沉默,这是一种常人(甚至女主的父亲)不能理解的默契。
然后就是收尾,我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最后这个时刻要自杀?仅仅是因为流血过多、毁容、不想拖累家人?我都不能理解。我想,包括《天道》的编剧导演估计也都不能理解,所以改编成了执法被杀。
所以,最后的结局我不喜欢,我喜欢happy ending。也许是为了丁元英人物设定的需要,但是我还是希望女主不要自杀,一起快乐的生活下去。
这本书或者电影很长一段时间被禁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一次发行是2005年,这个商业逻辑还是有很多可以模仿的空间,会颠覆很多社会秩序,参透经济逻辑设计的本质。确实是一本可以反复读的好书,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