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40还读博 梦想追逐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文/晓风听月
近来,网上热文“我的妈妈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引发大家对中年女人停止成长的热议。这使我想起我的闺蜜小米简直就是中年妇女中不断突破自我的战斗机---40岁还在日本读博士,41岁完成学业回国。回国后义无反顾地选择在上海拼搏,她的状态就是永远在披荆斩棘的路上。
女人往往把自己的阵地锁定在家庭里。有了丈夫和孩子,仿佛孩子的成长取代了自身的成长,家庭往往成为拖累女人前行脚步的借口。小米当年大学毕业也是一样,进入一家三甲医院,成为一名家庭幸福的小女人。
那段时间的小米是内敛和普通的,每天在小城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看起来岁月静好。只是偶尔和我闲聊的时候,会对出国有一种向往,一种模糊的遥远的向往。
过了几年平静的生活,也许是对这种简单重复生活的恐慌。在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小米34岁选择了重拾课本回到学校攻读研究生。
有过同样经历的考研狗曾把考研备考的灰暗日子称为炼狱。对于小米来说这只是炼狱的大门刚刚被推开。
在柴米油盐的浸润下重回象牙塔需要的不仅仅是咬紧牙关的毅力,还有记忆力的减退和孩子分离那种撕心裂肺的苦楚。
医学研究生需要的从来都是严谨和勤奋。和小自己10岁的师弟师妹在一起比拼的压力只能催促你负重前行。看着小米顺利完成学业我们都替她松了一口气。
出乎意料的是:毕业前夕,小米宣布去日本读博士了。这个消息刷新了我对小米多年形成的印象。平时的小米看起来是大大咧咧、没什么规划的样子。难道在玩屌丝逆袭吗?
看来她已经重拾自己的梦想。虽然这其中她停顿了几年,这几年的停顿几乎使梦想成为不可能实现的幻影,可是她却通过反复的确认看清自己的内心,并闯过重重障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怎样的重重障碍啊?要竞争过优秀的师弟师妹们拿到全校极少的出国名额,克服对日本那个出了名严谨国度做课题的恐惧,力争父母和丈夫的支持,对孩子的不舍和愧疚。
小米说她就像趟过一条条湍急的河流,每次感觉自己快要被淹死的时候都能在一线生机中挺过来。尤其难过的是在日本的五年,学业的压力使自己快要崩溃了,时时担心无法顺利毕业。
还极其不走运地经历了2011年日本地震核泄漏,被震了之后倒是压力小了很多,感觉自己只要可以活着回国就是一种幸福。
41岁,小米幸福地回到了祖国。见到她的那一刻,她扑过来泪水抹了我一身。小米还是那个小米,可是谈吐气质完全不同了。她的视野已经完全打开,关注的世界不再囿于家庭而是外面宽广的世界。
回国后,上海高昂的房价也没有阻止小米扎根上海的脚步。小米舍弃了家乡近200平米的豪宅暂时蜗居在上海40平米的小房子里,却生活得很满足很幸福。她的边界已经延伸到这个城市的角落,她用自己的努力给自己赢得了这样的生活。
多年来,她坚持着一个人奔跑。她的老公无法适应她的脚步,留在家乡成为她坚强的后盾。
我想,她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在儿子的笔下,她会是一个带着光芒的妈妈,离得有那么一些遥远,却足够闪亮,引导着孩子努力向前。
我一直关注着小米的朋友圈。看她每天元气满满地忙于事业,忙于生活,步履坚定地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把自己打造得熠熠生辉,把多年前那个普通的小米尘封在记忆里。
40岁,改变从来都不会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