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所观所感心理

那时的家长

2023-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泉明月T_T

      作为七零后,对当前年轻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看不懂,惯子如杀子,这个道理讲了几千年,怎么到了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父母那里,就不灵了呢?熊孩子们层出不穷,一次次刷新人的三观。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个时候,父母忙于农活,哪有时间照看孩子?一家都是三四个甚至五六个孩子,不上学的时候,一般的大孩子领着小孩子玩,上学的时间,没到学龄的孩子,往往是满村子里乱转,钻柴火垛、打方、扔沙包、打瓦等等,到中午该吃饭了,大人往往出去就是一天,小孩子们饿了就回家煎饼卷棵葱,拿块咸菜,一边吃一边玩,渴了就回家从水缸里舀瓢井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总之,那时的孩子是放养的。

    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难免要起冲突,轻则骂仗,重则搂脖子搂腰的摔跤,如果大人看不见,第二天可能就重新和好了,小孩子嘛,哪有几个记仇的?若是大人放工回家遇见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打架,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个子或者年龄大些的,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把自己的孩子骂一顿,“你这么大了不好让着他?今晚上别吃饭了”,如果打得严重,把人家孩子打伤了,家长首先会把自己的孩子结结实实的打一顿,让他记住以后再也不敢欺负弱小,然后拿着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鸡蛋,带着孩子去被打的孩子家赔礼道歉,被打的这家,也是通情达理的,“这算个啥啊,小孩子打架也是难免的,俺孩子也有不对的地方”,事情过后,两家照样是好邻居,好乡亲。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没有幼儿园的,和一个发小也是邻居天天厮混在一起,时间长了难免有矛盾,有一次“战争”,相互扔石子,发小扔的石子把我打疼了,我于是哭着找发小的妈妈,也就是我叫大婶子的去诉苦,大婶子马上安慰我“他吓跑了,等回来我好好打他一顿”。

    那时的家长是朴实的,会管孩子的,虽然看上去没什么文化,但是从不护短,从不溺爱孩子,遇到孩子的纠纷先管好自己的孩子,向孩子指出错在哪里,以后怎么做,教育孩子要与人为善,不能欺负弱小,从一件件小事里,孩子就能从小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再结合父母的所作所为,所以那时的农村孩子,大多是诚实善良、温良敦厚的,是勤劳朴实、与人为善的,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良好的秉性。

    那时候的农民,不知道素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是懂的,不能为了自己方便舒服而影响别人的道理是懂的,小孩子从小不能惯,“三岁看老”的道理也是懂的,所以邻里之间,或者外出,基本上没有什么纠纷,小孩子出门也是怯生生的,怕生人躲都躲不及,哪敢打扰或者影响别人呢?那不是回家找抽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