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材料作文“深浅阅读之辩"导写及例文
材料作文“深浅阅读之辩”导写及例文
辽宁盘锦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 景慧颖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关于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利弊问题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简言之,浅阅读的特征是快读、粗读,讲求实用性与娱乐化,就像吃快餐一般。而深阅读,主要是指要静下心来、花费时间去读文化经典作品,品味其语言、思想魅力。因为实际需求不同,有人偏爱浅阅读,有人支持深阅读,你喜欢哪一种阅读方式呢?并谈谈你是如何进行阅读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本文应该先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对于深阅读、浅阅读自己要有独特的见解。你可以写偏爱浅阅读,浅阅读是现代生活的一种产物,它的出现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现代社会是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的身边每天充斥着大量的资讯,采取浅阅读的方式也就显得很必要,例如微信、博客上的短文都属于浅阅读的范畴。而浅阅读的弊端为流于阅读的花、信息的支离破碎,难以使人产生深层次的审美的、生命的体验。但是,我们写作时,应该有辩证的思维,即不能全盘否定浅阅读的存在价值。
深阅读,就是阅读一些“费劲儿”的经典作品。经典作品无论在艺术魅力上,还是在思想感染力上都是突出的。重要的是经典作品可以启迪人生、改变我们的精神面貌。美国文化人类学者哈维兰:“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像优质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它可以使你看到生活的细微之处。”倡导深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是弥足珍贵的。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也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就要比一个热爱买彩票、炒股的民族,更有前途。”最后,可以探讨一下如何选择书籍、如何读书。全文一定要彰显自己思考力的存在,切忌堆砌材料,说一些假话、套话、空话、大话,必须有自己的阅读体验融入其中。
【写作范文】
阅读,升华心灵之妙药
辽宁盘锦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 2016级甲4班 王涵煦
纵观历史,无论战乱,抑或天灾,书籍总是流传于后世的唯一珍品。究其价值,传于后世,荫庇万代。
书籍是连通世界,甚至是连通古今的桥梁,阅之读之,不仅博古通今,更升华心灵。
阅读书籍,大体分为两类,即有深有浅。在节奏加快的时代,浅阅读似乎更符合当代人的步伐,茶余饭后,拿起手机,目不转睛地盯着微博,成了摆脱生活压力的乐事。浅阅读的及时性、大容量纵然博得心头的愉悦,然而其肤浅又零碎的内容,使人不能沉心静气,思维只能在此起彼伏中跳跃。用世事的铅华,终洗不净心头的浮躁。
而深阅读,成了一个咀嚼消化的过程。真正的目不窥园,是沉浸其中。真正的深阅读,时间便没了概念。浸在墨香中,偶有的腰酸背痛才能提醒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翻过厚厚的一摞。
而追溯深阅读的原因,有益,更在乐。
古言,腹有诗书气自华。深阅读改变了人的视野,望到了世界外的世界,只觉野心小了,精神饱满了,目光更随之清澈了。阅读改变了一个人的格局,使其不再囿于一隅之地,放弃了坐井观天,主宰起自己的灵魂,成了真正的精神贵族。
更洞悉天文物理,通晓人情世故,幼稚的心变得沉稳,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阅读,更追求内心真实的快乐。阅读,更多的,是为了自己。读历史,此兴彼危,智勇善谋;读神话,三头六臂,异象而天开;读哲学,思人思变,“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触到那粗糙的质感,沐浴典雅的气息,惬意,更瘾于顿悟的愉悦。
阅读的手法,因人而异。而当务之急,在于兴趣,抛开半刻的享乐,沉浸在文字的长河,定能有所悟,有所感。何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阅读不是枷锁,捧起书的那一刻,自己才是主宰。
在书中寻找自己的影子,揣摩作者的心思,便看到自己,与作者不谋而合,扣人心弦。放开眼,找到记忆中那熟稔的小镇,邂逅曾经的自己。
去芜存菁,爬梳剔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由于历史的局限,个人的立场,免不了要甄别、借鉴。二度创作,才有日后自己不落窠臼的见解。
阅读,是后天习得的必须习惯。尽管放手,游向更深更远的彼岸。
【点评】
文章思路清晰,遵循着层进式议论文的写作结构开展的,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充分论述深阅读的意义、价值所在,并阐明了自己对于如何阅读的看法。读此文,让人觉得有收获、有体味,能够接受作者的观点,产生心理上、情感上的共鸣。文章语言精炼老道,句式长短错落、整散结合,富于变化。一言以蔽之,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议论文。
阅读的深度,人生的高度
辽宁盘锦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 2016级甲4班 辛杨
深阅读与浅阅读,是时下流行又发人深省的话题。所谓深阅读,就是在阅读具有一定时代意义 ,富有思考深度和艺术价值的经典名著的同时,加以自己的思考,以个性化的角度解读、吸收整部作品。相较于深阅读耗时费力的阅读模式,浅阅读得之在即时性、大容量。然而,肤浅化、碎片化的特质是浅阅读无法掩盖的弊端,而将咀嚼、品鉴、回味、成长、生命同构一炉的深阅读,则充分体现了重拾阅读之美的当代价值。
当下社会,人心浮躁。人们热衷于浅阅读,以谋求自己“热衷于阅读,且通晓时下弊端,忧国忧民”的错觉。无论外表如何光鲜,浅阅读也难掩其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本质。相比之下,由阅读经典带来的深刻醇厚 、绵长悠久的文化韵味却会始终萦绕,经久不散,最终沉淀为读者心中宝贵的精神财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卓然脱俗,在深阅读的静默中,在远接千古的思想里,被淋漓尽致地呈现。
于个人来说,深阅读就是澡雪精神,其过程如日之升,大气酣畅;其影响如月之恒,使读者得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深阅读能使贫瘠的精神世界得到文化甘霖的充分浸润,并赋予读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能够驰骋想象。
由此可见,深阅读是人们摆脱愚昧无知,使自己由幼稚走向心智成熟,使自己变得理性,真正洞悉世间百态,品味千古浮沉,酌理以富才,积学以储宝的重要前提。
《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通过深阅读,前贤的思想言行滋养了我们,昭示我们应如何修身。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义,是构建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因。而充分彰显“礼乐文化”的中国古代经典的阅读的缺席、缺失,则是国民素质钙质不足的主要原因。可见,阅读是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重要文化元素。
浓厚的兴趣是深阅读进行的前提。与前贤对话,同大家畅谈,必先培养浓厚的兴趣。而文学、史学、哲学的广泛涉猎,是构成深阅读不可或缺的部分。阅读也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读者只有具备了自己的甄别、创见意识、能力,才能引发共鸣,与曾经的自己相遇;才能有所期许,与未来的自己相逢。另外,沉潜心灵也是深阅读不可或缺的条件,蒲松龄说:“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阅读当如卞生献璧,不知其止,足虽可刖,而璧犹自贵。让我们在深阅读中有所悟、有所感,褪去铅华,陶冶心灵,收获精彩的人生。
【点评】
恰如其分的引用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引用《大学》、孟子、蒲松龄等人的名言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使得论证更具客观说服力。较之上一篇文章,本文用更多的笔墨写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各自利弊所在。通过比较,确定自己的立场:喜爱深阅读。同时运用较多笔墨来论述深阅读之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其中,“核心要义、“基因”、“缺席”、“钙质不足”等词语的娴熟运用,有效地增加了文章的深度与表现力,所以平时摘抄、积累这些质朴却掷地有声的语言词汇就显得很必要、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