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自己做事的动机

2022-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班_

三个月前,几乎每天都在冥想,时间二十分钟左右。突然有天收到某个冥想app的推送信息,称使用该冥想app只要做到每天冥想20分钟,连续100天就能获得2年的会员资格。

在此之前,或者不用任何引导语只是自己觉察呼吸,或者用里面只有精简的几款冥想音频的潮汐app。看到推送后,下载新的app。发现里面的内容很丰富,提供了除冥想外,还有情绪管理、个人提升等类别的音频和轻音乐。体验了几个感觉不错,想到自己本来就在冥想,于是参与了这项活动。

起初还兴致很高,体验各种不同的音频去冥想。后来发现纵然它提供了很多选项,但真正自己能用到的其实也就那么几个。再后来,甚至不再每天冥想,为了完成打卡任务,每天只是听一段轻音乐。

就在昨天100天打卡任务完成了。回头看,自己在过去的100天中,前半段还在认真冥想,后半段,多数时间都是为了完成打卡任务敷衍了事,压根不去冥想,只是打开app播放一段轻音乐。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实质。

咦,接着想,为什么做一件事,做着做着就只讲求形式,而忽略了实质呢?

其实,很多东西都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当我选择加入打卡计划时,更深层次的目的就是为了占便宜,免费获取两年的会员资格。所以,我的初始目的就跟「练习冥想」无关,因此后续出现压根不冥想的状况也是自然而然。一个错误的开始注定了错误的过程。

其次,过程中我竟然从未意识到这件事,是因为在这件事上丢了反思。虽然经常也会反思,但从没反思过这件事。让一个错误的开始引发错误的过程最后一错到底。可见,每一天的反思不仅要有,而且反思的内容要尽可能要覆盖自己更多的行为。尤其是每天都在做的事,不去反思就会凭惯性用同样的方式一做到底。

做事之前觉察自己的动机,做事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动机。

ps:今日有事,晚上回家时间较晚。好在最近受辉哥影响,再度开始随手记录日常感想,这段感想也是上周末记录的,得以临时拿出来当做日更素材,保证日更不受各种意外状况的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