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弗洛伊德与她的儿童精神分析
齐帆齐微课
安娜·弗洛伊德是一位心理学家,1895年出生在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追随父亲(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新开辟的心理分析领域做出贡献。
与她父亲相比,安娜·弗洛伊德的安娜两大理论成就——防御机制和儿童精神分析。
1918年她23岁时曾因连夜恶梦而陷入情绪困扰开始接受弗洛伊德的分析,每周接受6个小时。直到1929年9月仍在接受她父亲的分析治疗。
这迫使其父亲弗洛伊德本人不得不违背自己早年设置的禁令,在1918年破例将安娜作为自己心理研究的对象之一。
虽然这并不是很正统的实验,但是弗洛伊德的不少同行都批评他这样的安排,指责他的行为有悖于其所倡导的“禁止对亲朋好友进行精神分析”的宗旨。
甚至连弗洛伊德自己也十分苦恼,生怕别人认为他是打着亲情的幌子,拿自己女儿作试验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史,其任何理论都不可避免的建立在创立者的经验之上。
而经验不仅反映在临床工作上,也反映在生活经历中呈现出来的人格力量及弱点上。
为此安娜创立了儿童精神分析。
由于儿童语言能力有限,无法实施自由联想或释梦技术,安娜创造应用游戏观察和家庭访问观察方式进行。
儿童分析治疗与成人的根本区别是:成人的神经症疾患已经几乎完全内化了,只有通过分析解释才能从他们的过去生活和早期未解决的冲突中找到原因,而对儿童的分析治疗则可以从当前社会现实中的当前关系来寻找原因。
安娜的儿童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儿童和分析师的关系是特殊的,儿童的父母仍然是儿童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
治疗师要注意自己既不要变成儿童的替代型父母,又不要变成儿童的伙伴,既要保持权威性,又要有童心。
第二,儿童的象征能力并不像成人那样发达,他们也不像成人那样能把情绪很好地通过口头表达,即便很大的儿童也不会像成人那样形成情结。
第三,儿童的问题是此时此地的,问题一般都很表浅。
第四,儿童分析中要注意防御机制的分析,促进其自我功能的发展。
在儿童心理治疗中,由于使用自由联想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对儿童自我防御机制的分析就成为理解儿童本能发展史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判断一个儿童是否需要接受精神分析治疗的明确标准,就是观察儿童的心理是否固着某一发展阶段,而不是看他有没有明显的神经症状的表现。
安娜共划分了六条发展路线,其共同主题是儿童竭力掌握和控制自己的现实:
(1)从依赖他人到情绪上的自力更生;
(2)从哺乳到合理的饮食;
(3)从大小便失控到能进行适当控制;
(4)从对身体的管理不闻不问到负起责任;
(5)从关注自己的身体到关注玩具,从喜爱游戏到参加工作;
(6)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建立友谊关系。
(22年度写作营第180篇1038字,累计27961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