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读书

是你选择了抑郁?

2018-10-02  本文已影响77人  世彦心理

威廉·格拉瑟是现实疗法的创始人,而我是存在主义疗法的热衷者。之所以翻译了现在你手上拿的这本书,大概是缘于此前我选择翻译了一本叫《现实疗法》(罗伯特·伍伯丁著)的书。在我看来,现实疗法与存在主义疗法有着许多共通之处。比如:选择、自由、责任,这些在现实疗法中频频出现的词,其实也是存在主义疗法的核心词语。因此,在我所熟悉的存在主义治疗师队列中,加入一个威廉·格拉瑟也似乎毫无违和感。

存在主义疗法看似行云流水,一般难以摸清它的套路。现实疗法则不然,它的核心程序甚至可以用四个字母来说明,即WDEP。这几个字母代表了它引导人们做出改变的步骤。W代表询问来访者想(wants)从他的周围世界中获得什么,D代表来访者当前正在做(doing)什么,E代表来访者的自我评估(evaluation)——检查其需求的可行性、行为的有效性等,P代表了一个行动计划(plan),引导来访者走向想要的改变。

然而,你知道我喜欢的就是行云流水,所以现实疗法令我着迷的还不是WDEP,尽管它看起来简单明了,使用起来方便快捷。我更感兴趣的乃是现实疗法背后的理论——选择理论。正如心理学家勒温所说:“没有什么比一个好的理论更实际的了。”掌握了一个好的理论,你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应用它,而且你使用它的方式是自由的。这种使用的自由——甚至你可以不使用它——实际上也就是治疗师要传递给来访者的。

在我看来,选择理论是一个相当好的理论。选择理论解释了人类心智功能是一个负向输入(negative input)的控制系统。比喻,当火箭的导航装置显示它远离目标时,就会对推进系统发送信息,以矫正当前方向和目标方向之间的误差。类似地,一辆汽车设置了导航控制想要的速度,当它侦查到当前速度和目标速度不一致时,这个速度装置就会矫正汽车的速度。同样,当人类知觉到他们不是在接近自己想要的,这种不一致就会引起他们行为系统的活动:即为了保持自己接近目标,他们会做出矫正性的选择。正如威廉·格拉瑟所说:“选择理论让我们知道,我们比自己意识到的更多地控制着自己的生活。”而且,他认为,“我们选择了自己所做的一切。”

尽管如此,“是你选择了抑郁”这种说法听起来还是让人心生怀疑,如果不是明确表示反对的话。事实上,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用不了几个月甚至是几天,人们就会再次热烈地讨论起“抑郁症”。在媒体的报道中,它成了重要人物、天才、学生以及普通人自杀最常见的、而且似乎不用再进行解释的原因。看起来,人们更相信“是抑郁选择了我”这样的说法。

一些年前,很多人认为抑郁只是心情不好,没什么大不了。如果那时说“是你选择了抑郁”,或许还有人承认——当然是外人——他们认为抑郁的人可能是在“作”,在无病呻吟。但是现在人们似乎彻底转变了态度,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抑郁症一种疾病,而且是生理上的,得了病就得治!当今人们对待抑郁症的态度,好像把自己当作一个无辜的受害者,要依靠医学和医生来拯救自己才行。

在最近出版的一本书——《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中,作者认为,中度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必须接受现代医学的干预,这是对科学的信念。他说自己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能够让患者相信科学,面对现实,积极求治,以配合的心态,完成现代医学对自己的拯救”。如今,很多人相信这位作者的体会:“抑郁症是一种器质性疾病,而非简单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到专业医院,找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看病。”“正确的心理治疗只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有效。如果抑郁症发展到中度和重度,只能先靠用药改善大脑神经递质的失衡,再考虑心理治疗。”

这样的看法固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感觉它似乎又要走进另一个误区——把生命的意义交付给科学(医学)来管理。

患了抑郁症,当然会涉及大脑生理的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生理变化可能只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并非致病的原因。威廉·格拉瑟在本书中如是说:“当我们选择抑郁时,大脑化学成分并不是产生感受的原因,而是正常或预期的大脑生理活动与行动、思维和感受一起,组成了所谓的抑郁这一整体行为。”因此,威廉·格拉瑟认为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解释并不正确,即抑郁并不是由大脑化学物质失衡导致的。而且,格拉瑟对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也不以为然,他说大多数使用现实疗法的咨询师关注的是失败的人际关系,他们发现并非一定要使用药物治疗,而且在他多年的咨询实践中从没使用过针对大脑的药物。他认为一个靠谱的心理治疗会阻止人们对那些药物的需求。

我宁愿更相信威廉·格拉瑟的说法,抑郁症绝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生理疾病,采用药物治疗固然可能是有效的,如果有效仅仅是指抑制症状的话;但是,药物不会为我们带来更丰富的生活,也不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意义。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哪里有悲伤,哪里就有圣洁的土壤。”我相信在抑郁之中一定蕴含着深层的意义,我们需要对其有更多的了解,以让自己拥有更完整的人生。了解它的方法就是借助靠谱的心理治疗,而且这个心理治疗最好涉及了选择理论,当然,如果还结合了存在主义理论就再好不过了。

《选择理论》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也值得我时而忘记微薄的翻译费这回事,而逐字逐句地将它从英文转化为中文,它确实让我在知识这个层面收获不少。甚至,在翻译的过程中,选择理论的理念就在悄然地渗透进我的头脑,改变着我的生活。然而,这改变不了翻译是一件苦差事的事实。它的苦不在别处,只在于时时要求你跟它在一起。人、电脑、原文、译文,缺一不可。写作也是一件难事,但写作期间你仍可“休息”,可以在床上、在路上、在车上整理你的思路。然而,翻译,你就得老老实实坐在电脑面前,敲敲敲。敲出来一遍,你还得对照原文订正一遍,以防漏译错译。然后,你还得看着中文再读一遍,以防有拗口读不通顺的地方。你若有闲暇,最好再来一遍,如果你记得翻译的目标是“信、达、雅”的话。但是,在这个快速运转的社会,很多人没有这个闲暇。

多说无益,选择翻译一本书,便有责任将它做最好。关于如何译好一本书,新世界出版社姜汉忠老师曾说过一段话,是非常到位的,在此与大家分享:“当翻译,尤其是当从外文到中文的翻译,至少需要五个条件:第一,古文修养要丰厚,否则你的译文没味道;第二,原文理解要深邃,否则你的译文不靠谱;第三,专业背景要有力,否则你的译文很外行;第四,逻辑思维要严密,否则你的译文看不懂;第五,良好习惯要牢固,否则你的译文糊弄人。”要具备这五点,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译书不易,与各位译者共勉,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郑世彦

2016年于合肥天鹅湖畔

《选择理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