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5948033/09333a6c2c5d431b.png)
入秋不久买了一本余秀华的诗集。断断续续地一直到暮秋才看完。习惯使然,一般情况下,看完一本书深深浅浅都会胡侃一番。
为了保持对新书的好奇和持续性的兴趣,拿到一本新书通常我是不会去看序言或者自序的。但这次却不一样,一打开书我就被里面的序言吸引。细细读来,真的有这样一种感觉。诗人的生活没有诗意,往往与诗意背道而驰,形成反差。诗人的笔下流淌诗的语言都是来自于生活沟壑中的苦难和悲伤以及哀愁。我也喜欢诗集自序中的一段话,更认同这样一种感受。当你与一些事情有密切的联系,再产生深沉的爱,以至于无法割舍,这就是一种宿命。生活中所有的热爱似乎就是命中注定,它没有任何雕饰,也不曾带有任何功利,唯有纯粹。
在这摇摇晃晃的人间,倘若没有所热爱的事便也虚无,漂泊无依。倘若余秀华不曾赋予诗歌以热爱,又怎能把枷锁与束缚一层层冲破,追寻心底的声音活下去。
活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谁都不容易。没有人能摆脱命运给予自己的诘责。更何况一个长相并不出众,身患重病的女人。因而,在她的诗歌意象里,即便是一朵花开都有淡淡的酸涩、孤单。重阳节的九月,屋顶上的仙人掌,一河星光都在长久的沉默,连疼痛都显得多余。那清晨的犬吠在积满落叶的庭院和一只迷路的蝴蝶互相追赶,每个字都是不忍触摸的凄清寂寞。冬夜里再去重温这样的画面,还真是勇敢。
![](https://img.haomeiwen.com/i5948033/6656e739812a7b76.png)
无论如何,诗歌总是用来读的,无论悲伤还是苦痛,总得读 。那些在屋顶上的麻雀在诗歌里跳跃,与其说是它们的闲言碎语掉落在地上,还不如理解它们在呼唤黎明,呼唤苏醒,呼唤明亮的生活,与我们一起承受世界悲欢 。
抬头望炊烟,听火车的轰鸣划破夜空,打破岁月的宁静,将穿越千山万水走向远方的远方,疾驰在现实中轨道上的火车,同样也在诗人的灵魂里穿行。我们感觉到了远行者的勇气。寂寥的秋日是她的,清冷的黑夜也是她的。她以低垂的姿势守候光阴里的孤独,用坚韧注满内心的巢穴,让现实里的自己与精神世界里的自己殊途同归。
一路受挫的人,一路颠簸的人写诗不是为了纪念痛苦,也不是为了重温旧梦。更多的是守护自己生命里剩存的净土。余秀华即是如此。穿越诗歌的风尘看着她摇摇晃晃走出院子,走过菜园,走过田埂,身后的小巫一路跟在她身后 ,给予陪伴即是人间暖意。只要是温存总有去向 ,身体残缺的人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站立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有信心把我们带向开往春天的列车,感受世界上的真善美。
余秀华和我们一样都行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她的心里装下了整个原野,眼眸里盛下了月光的清辉。那些攀爬在光阴里的故事在她的身心流淌,将矜持化为一团一团的热烈,为渐行渐远的生命准备了送行的歌词。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理解,余秀华的诗歌人生即是在日常中尽心尽责,在寻常的事物中体会了生活的全部滋味,她的诗与远方就是脚下弯弯曲曲的路,就是当下的生活。在尘世间用柔和的双眸看遍四季花开。
![](https://img.haomeiwen.com/i5948033/34fc7300a1d524b8.png)
诗歌很长,意蕴深刻。我只是浅浅地读了一层, 即便如此也学着保持慈悲与星光和万物相认。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诗歌里起伏,点亮心里的灯,让它在夜里长久地静谧。对着夜空打开一扇窗,让对岸的思想飘进来。借助阅读更加单纯地度过生命,因为这相对恒定,更接近日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