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落地难?做到这一件事就够了

2019-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潇潇徐行

S公司的一次销售会议上,售前技术总监和区域销售总监吵得不可开交。

原因是售前人员在与某客户进行需求沟通和技术交流后,认为客户的部分需求和想法比较粗浅和落后,不符合目前公司产品的技术迭代发展规划,要说服客户接受我们的产品技术方案,借此我们可以按照产品规划方向实现产品功能的完善与升级。

区域销售总监认为,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到目前为止这已经不是一个客户提出类似的需求,我们的产品应该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首要目标,再寻求市场共性需求的迭代发展。

两个人在会上吵的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看上去都有道理,S公司的总经理也一时没有想好如何表态。

对同一个事情有不同的认知和观点,是很正常的,但最终还是要有决策和取舍,这时就要看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

如果S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以客户为导向,那就听区域销售总监的,以满足客户需求满意为目标;如果S公司一直强调的是技术导向,那就赞同售前技术总监,进一步做技术上的引导与沟通。

一提到企业文化,很多企业都会提使命,愿景,价值观,经营理念和工作理念等,但这些多半还停留在口号标语的阶段,只有在每个人的行为层面体现文化,文化才有落地的根基。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造就了人。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组织的文化就是组织里每个人的共同基因。一个组织的文化最终能否形成,检验的标准就是组织里的人是否都具备共同的基因,即对组织使命、价值观和理念的认同。

阿里巴巴的政委还有另外一个角色,就是“闻味官”,在在招聘过程中,“闻味官”通过仔细观察求职者的言行,“嗅”出求职者的价值观,选出那些和阿里价值观相匹配的求职者。而对于在职的员工,对价值观维度的考核与业绩维度考核的权重一样大。

在考核的内容和方法上,阿里巴巴用的是核心价值观考核,每个季度的5分制KPI考评中,会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进行1-5分的评价,每个分值对应的有具体的行为描述,价值观的考核方式为自评和他评。在评分时,主管必须用具体事例说明,不能笼统地定义价值观不好。

虽然阿里巴巴很少采用价值观考核直接淘汰员工的情况,但如果是与价值观和道德严重冲突的时候,阿里会坚定的维护“阿里味”。

几年前的中秋月饼门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2016年在阿里内部展开的中秋抢月饼活动中,四名程序员使用脚本,多刷了124盒月饼。根据内部决定,为了维护企业文化,阿里巴巴决定将该四名员工解雇。这件事情当时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有人同情这4名技术人员,觉得阿里反应有些过激,也有人支持阿里做出的决定,认为这违背了公司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同样的事情,放在不同的企业,也许结论就会不一样,关键还要看这个企业的文化基因是怎样的。比如百度强调技术基因,这个事件反应出这几个员工的技术能力并发现活动中的bug,说不定在百度还会被奖励。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基因,它给员工打上独特又味道一致的烙印。如果一个组织内部,存在不同理念和行为风格的人,当发生争议的时候,谁也搞不清楚这个组织到底崇尚怎样的价值观,力量就无法集中在一个方向,所带来的的结果就是不停的内耗。

如今,企业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老板们一直有一个误区,认为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和形成的,需要长年累月的沉淀,话确实没错,文化这东西需要时间的沉淀,但其实文化的建立,没有想象中那么的复杂,一开始做对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

企业文化的塑造,一定不是培训教育就能形成的,其实只需要简单粗暴的一招:将不符合“味道”的人坚决清理出去,坚持做下去,企业文化自然就会形成。

企业文化是在淘汰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如果你强调结果导向,就不要容忍低绩效;

如果你强调团队协作,就不要容忍刺头儿;

如果你强调诚信务实,就不要容忍弄虚作假;

如果你强调平等尊重,就不要容忍倨傲无礼。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己想清楚要成为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然后寻找与之一致的人,坚决将不一致的人清理出去,文化就会逐渐形成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