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谋略解析·0·序言 ——舌吐风雷,激荡山川

2019-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刻军

大家好,从今天开始,陈刻军给大家陆续分享《战国策》里面的沟通技巧、谋略思维和生存智慧。

《战国策》是一本奇书,是西汉末年光禄大夫刘向奉诏校书时,在皇家图书馆看到许多战国时期纵横家的谋略和说词写本,整理成册并命名为《战国策》而来的。

可以说,这本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在战国时代,秦、楚、韩、赵、魏、燕、齐七国称雄(还有宋、卫、中山、西周、东周等小国),当时纵横家在历史舞台上风头正健,他们不仅对各国的风土人情、山川险隘、军事经济都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路诸侯的一国之君和达官显贵达成国家使命和人生价值。

因此,他们深谙谋划之术、揣摩之术和游说之术,出使各国,谈锋犀利,舌吐风雷,激荡山川,真可谓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这里面的强者如苏秦、张仪,甚至达到“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至高境界!

今天我们重读《战国策》,并不只为欣赏经典,更要汲取里面的沟通技巧、谋略思维和生存智慧,以更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P.S.可能有人会问,怎么还同时出来个西周、东周呢?其实这里说的是西周国和东周国,这两个国家并不是周天子的政权,而是和其它诸侯国一样,是一个封国,只是因为国名也是“周”,所以容易混淆。

西周国分封得早点儿,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姬嵬封其弟姬揭于王畿(王城),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个小国。这次分封也是周王室的最后一次分封,自这次分封以后,周天子的土地全部分封完毕,自己仅剩下洛邑这片土地。

东周国建立得要晚些,公元前367年,西周威公姬灶去世,其子西周惠公姬朝即位,他的小儿子姬根在赵成侯与韩共侯的支持下,在巩邑独立,建立东周国,姬根是为东周惠公。

此时,天下呈现出三周并立的局面,天子所在政权称为成周,都城洛邑;西周国,都城王城;东周国,都城巩。

P.P.S.这里解释一下“九鼎”,这九个鼎可是大有来头。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各州的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 将全国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话说这九州是哪九个州呢?原来,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的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由于九鼎象征着王权的至高无上,是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所以夏、商、周三代都把它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