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李白的盛世与哀愁(有剧透慎入)

2023-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果果可可

余光中曾评价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也是最耀眼夺目的那一个。


故事从李白和高适的相遇讲起。一个名门之后,一个商人之子,都有一腔报国热情。在青年李白心里,只要有才华,就可以被举荐做官。

正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很仙气,爱喝酒,会武功,纵情恣意,他的诗也是浑然天成,几乎没有人工雕琢。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李白的人生追求非常简单:一个是出仕,一个是归隐。说的再具体一点,一个是当官,一个是学道。

你可能觉得,这两个追求看起来挺矛盾的,但是李白不这么想:他认为这两条路都是自我实现的方式。他的理想境界,就是在仕与隐之间进退自如。

当去第一次长安求官碰壁后,李白来到了扬州。他与一群青年才俊日日饮酒作诗,名气也慢慢大起来。

高适赴一年之约,来到扬州,看到他夜夜笙歌的生活不以为意,说你是否已忘记了当初的抱复。


李白感叹,“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

又晃悠了大概七八年,李白学道的时候认识的一位朋友,向皇帝举荐了他。李白成名很早,诗文很有名气。皇帝听过他的名声,正好又有人推荐,就索性邀请他入京了。

李白这次去长安,排场很大,皇帝亲自迎接,说了一些很谦恭的话,这完全满足了他对从政的幻想——以世外高人的身份突然被国君器重,一入局就站在非常高的起点。

但长安毕竟不是太平之地。李白生性狂傲,谁也不放在眼里,这也让他树敌很多。也就两年多,他就坚持不住了。

到达了权力中心,却发现自己什么人都救不了。这时候,学道的想法又开始占上风了。救不了天下,那我还是先救自己吧。李白最终离开了长安,回到了江湖。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离开长安以后,李白碰到了杜甫。盛唐诗坛双子星完成了交会。李白重新开始学道。他在这段时间里受了几次《真箓》,学道有了更强的进境,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他身上的那股神仙气质,就是在这段时间彻底形成的。

电影里也在《将进酒》的演绎中将盛唐气象推向了高潮。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修道的神仙日子没有持续太久,安史之乱爆发了。对世界失望的李白,又燃起了使命感。晚年的李白,为了人民再一次参与政治,但最终失败了。

安禄山起兵攻入长安,唐明皇和太子分头逃跑,一个去了四川,一个去了灵武,把长安城拱手让给了胡人。

国家危难,没有人能置身事外。虽然李白认为他追求的东西不在政坛,但他还是写了很多诗歌表达对皇帝的不满:那首《蜀道难》就写在这段时间。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别留在成都享乐了,想想长安吧!这几乎是愤怒地狂喊了。浪漫的神仙因为战乱彻底严肃了起来,悲愤了起来。虽然这个世界空无而没有意义,但他依然爱这个世界。

正因为主张迅速反击,把胡人赶走,好赶紧解救沦陷在长安的人民,李白选择投靠了永王。后果可想而知,永王被定为叛乱,李白被捕,幸而有郭子仪求情,最后才流放夜郎。

走到三峡的时候,李白被赦免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以后他又活了三年。这三年里,他不再对政治抱有幻想,也不再愿意修道了。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两个矛盾人生的追求,在人生末路同时宣告失败。他最后怎么死的呢?有人说他病死了,有人说他去水里捞月亮淹死了。这年,他六十二岁。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李白的一生实在是不太成功。他追求了半天,最后什么都没得到,死的也窝囊。

但是,谁能不喜欢李白?他能站在两极人生的高点上,感受超过常人的快乐和痛苦。诗就是他的出口,是他的自我超越。

电影院里,小学生在背诵着诗句,大人们却在品位着这人生的五味杂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