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读书

曾国藩与梁启超之三【518】2023-11-4

2023-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张东日记

曾国藩与梁启超之三【518】2023-11-4

人生八苦,前四“生、老、病、死"天之决定由不得人,后四"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皆由心起怨不得天。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曾国藩一生笃行理学,唯“拙诚”二字不破,此心一定就是易生,忘却世中万万之难,排除心中万万之苦,曾氏得到千古一完人之圣誉。

曾国藩之诚写在日记里,用在人事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生践行,言行一致。靠的一个字“恒”。毛泽东摘抄过一幅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挂在床头以为自勉。梁启超天资聪颖,跟随老师康有为出名较早,此后一生颠簸忙碌,大量的时间在抗清革命、教学社交上,抛去社会的动荡、岁病的干扰,梁公仅活了五十六岁,未及小寿之年。然而,梁公却留有一千四百万字的人生巨著,涉及文、史、哲领域,其一生文笔工程可以说浩瀚壮观,如此成就何以取得?梁公说他“每日起居规则极严”,“所著书日必二千以上”。梁公学生说他“治学勤恳,连星期天也有一定日课,不稍休息。他精神饱满到令人吃惊的程度”,精神如何饱满人人不异,但梁公的自律我想才是第一要素。梁公这个自律完全采纳于曾国藩,他对朋友徐佛苏说:“湘乡言精神愈用则愈出,此城名言,弟体验而益信之。”梁公所说湘乡即曾国藩。

而曾氏的这句话是于咸丰八年(1858)四月初九给他的九弟沅甫的信:“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倘围攻半岁,一旦被贼冲突,不克抵敌,或致小挫,则今望隳于一朝。故探骊之法,以善战为得珠,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官绅为第三义。愿吾弟兢兢业业,日慎一日,到底不懈,则不特为兄补救前非,亦可为吾父增光泉壤矣。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此次军务,如杨、彰、二李、次青辈,皆系磨炼出来,即润翁、罗翁,亦大有长进,几于一日千里。独余素有微抱,此次殊乏长进。弟营趁此增番识见,力求长进也。”

曾国荃,字沅甫,曾国藩的第三个弟弟,因在族中排行老九,故人称老九,或敬称九帅。其时正在布兵江西,几个月后,曾国荃攻下吉安,此后战功赫赫,吉字营成为湘军第一军营,曾国荃更得将眼光投降太平军的天京城。

梁启超对于曾氏的“精神愈用愈健”视为名言,验而有益,所以,在编《嘉言钞》时,将这句话录入其中,传播曾氏之刚强思想于天下。《嘉言钞》中,梁公大量摘抄曾氏关于立志、恒常、勤勉、顽强等方面的嘉言,可见梁公对于曾氏多么敬重。民初1916年,《曾文正公嘉言钞》出版。梁启超的文章学术及思想政治的影响,是这本书的背书,守其影响,更多人读到了曾氏在最困难时“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艰苦卓绝”的具体做法,这对当时民初的艰苦如何修齐治平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