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记笔记?——回答《黄生借书说》中的感慨

2017-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听风的YiLei

在知识付费的大浪潮下,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加丰富以及便捷了。无论是听得到的专栏文章,还是读纸质书,听讲座直播,我们轻松就能获取许多必要有用的知识。然而,如果没有及时的做可以回看的记录,我们发现,这些知识很难真正地被自己消化,成为我们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过去为了求学,我们曾把那么多基础知识背得烂熟于心,现在面对更加有用又有趣的知识,为何我们却懒惰于记录了呢?

清代的文学家袁枚曾经作《黄生借书说》,书中描述的一段作者的经历与我们现代人的心境相类似:

袁枚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书读,于是只好向藏书丰富的张家借,但张家吝啬不愿意借给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回家后他连梦里都是借书的情景,渴望读书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于是,为了读到书,他只要有所览,就一定记下来。后来袁枚当上了官,终于有钱买书了。俸禄去了大量的书来了,蜘蛛网却常常蒙上卷轴。他不由得感叹小时候读书时的专心。

其实做官后的袁枚没有失去小时候读书的专心,而是他误解了一个问题:搁置了众多书籍,并不意味着他不再爱书。事实是,书籍的数量使得他的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他容易懒惰于读书以及之后的记录。

那么有没有好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科学又简便地记笔记,摆脱与袁枚相似的知识消化不良的困局呢?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写读书笔记》中,我罗列了小小的笔记本能够帮我们实现的几个目标,笔记本能够连接起“人”与“书”,让我们切实得从书中有所得。这篇文章将郑重地给大家介绍几个记笔记的好方法。



1、无论是想读的书还是读过的书,都可以记录在一本笔记本上。

这种技巧被《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称为“笔记一元化的技巧”。“笔记一元化”的优点是:

简单易懂,人人都能做到

更容易坚持

自由度高,可自行设计

信息“存在”于同一个地方

直接记录、参考,不易混淆

因为“杂乱无章”,所以更便于活用

因此,你可以把一切都收录在一本笔记本里,比如读报纸杂志时觉得不错的主题、感兴趣的研究者或作家的名字、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台词、被人推荐的书名,都可以记录在笔记里。

而且要多记录一些一闪而过的小想法,可以帮助自己形成书写习惯,更灵活地利用笔记。

2、记录笔记的三个环节:通读、重读、标记

①通读

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②重读

读完一遍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好,就把那一页的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③标记

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接下来,再读一遍③中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好处一是通过慎重考虑后再在书上划线,可以避免书中出现各种无意义的线条,突出重点。

好处二则是,如果日后想在看一遍那篇文章,可以径直去找书中做好记号的部分。如果没有找到,就扩大搜索范围,先去找这期两角的页数,还没找到的话就找只折起一角的。

3、利用好书签边读边写,巧用标记区分对象

1)准备三枚书签(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

在“①通读”一步中断时,夹好“通读书签”

通读到某一部分时,开始“②重读”程序,记得在中断时夹好“重读书签”

……之后类推

等到三枚书签都夹在书里以后,就可以准备写读书笔记了

2)在书上做标记时可以用不同的划线方式对标记的对象进行区分

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据地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4、对于重视的书,可以运用“葱鲔(wei)火锅式”的方法记笔记

“葱鲔(wei)火锅式”的笔记,它的主菜就是“摘抄+感想”的组合,配菜则是“写下笔记的时间”、“书名”、“作者名”。

当然如果你平时时间紧张,或是给觉得不那么重要的文章记笔记,那么有两种方法。一是不摘抄,直接总结要点然后写感想,二是以省略的形式按照“葱鲔(wei)火锅式”方法记笔记。

5、摘抄与感想的小贴士

摘抄花费我们的注意力和时间,因此当然要慎重筛选,选择对自己最有用的句段进行摘抄。

摘抄有两个小贴士送给大家参考:

1)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

2)摘抄颠覆你之前认知的语句。

记录感想时最重要的一点是:

要记录下自己真实的想法,因此即使是不成形的语句也可以记录下来。实在没有想法的时候,想想怎样让后来重读这段感想的自己回忆起这段阅读经历,就自然会有话要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