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傲慢与偏见》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2020-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情浓休说痴

      在去世200周年纪念日之际,简•奥斯汀登上了英镑纸币,成了当时英国法定流通货币上除女王外的唯一女性,纸币上配有一句援引自《傲慢与偏见》的名言:“我断言,什么娱乐也抵不上读书的乐趣。”

      这位英国著名的小说家,1775年12月16日出生在英国南部乡村查敦的一个牧师家庭。她42岁英年早逝,一生只出版了六本小说,但却本本受欢迎,本本搬上银幕荧屏。她终身未婚,却写下了影响世界200余年的爱情观。

      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认为:最近一百多年以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

      《傲慢与偏见》常年排在全球各大“最受喜爱”的榜单。在2003年英国广播公司调查“英国人最喜欢的小说”中,居于榜眼之位,是英国人第二喜爱的小说。作家毛姆将其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

      电影导演诺拉埃夫隆说过:“《傲慢与偏见》是每个爱情故事的蓝本。” 在英国广播公司调查中,男主角达西先生力压风流倜傥的詹姆•斯邦德和无所不能的超人,成为英国女性最想交往的虚构人物。

      《傲慢与偏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一部反映少女情怀的小说,何以在二百余年间一直影响着世界?

      英国的乡村隆伯恩,乡绅贝内特先生家中有五位美貌的女儿,大小姐简可以说是当地最漂亮的姑娘,二小姐伊丽莎白美貌略逊于简,胜在机敏慧黠,是父亲最宠爱的女儿。故事围绕着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展开了一幅18世纪英国田园生活的画卷。

      当时的英国社会,等级观念颇深,中上层阶级人们的生活,就是流连于一场场舞会、一顿顿家宴、一桌桌纸牌和一次次举杯。那个时代的女性,经济来源通常只有两种——父亲和丈夫。所以少女们成年后,便开始参加社交生活,目标就是觅得如意郎君。

“家财万贯的单身男子,肯定是需要一位太太的。这个道理极度深入人心,所以每当这样的单身男子乔迁新居,邻居们哪怕对其思想感情一无所知,也会把他当成自家这个或者那个女儿应得的财产。”

      家里有五位千金,贝内特太太每天脑子里盘算的、嘴里谈论的,自然就是如何钓得金龟婿。

      简与富家少爷宾利先生一见钟情,两人情投意合,却因为误会产生波折;伊丽莎白拒绝了远亲表兄科林斯先生的求婚;小妹莉迪亚因为母亲宠溺,无知放肆,不顾声名与维克汉姆私奔。

      女儿们的婚事真是让贝内特太太伤透了脑筋。

      伊丽莎白与达西初次见面,两人彼此不以为然,达西认为“她还没漂亮到能够打动我的心。”伊丽莎白则恼怒于达西的傲慢,“假使他没有伤害我的自尊,我会很容易原谅他的骄傲。”

“人人生来都有骄傲的倾向,人们往往认为自己具有某些与众不同的品质,并为此而感到自满,尽管这些品质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出来的,不这么想的人少之又少。”
“骄傲更多的是涉及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虚荣则是和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有关。”

        达西的傲慢并非真正的傲慢,拥有良好家世和财富的骄傲,性情的深沉内敛,在别人眼中成了一种傲慢自大。

      伊丽莎白的偏见却是真正的偏见,达西的态度怠慢,伤害了伊丽莎白内心的小小虚荣,加之达西的不苟言笑,伊丽莎白凭借第一印象便做出判断。

      达西渐渐被伊丽莎白吸引,她活泼欢快的作风,阳光和令人愉快的举止,率真自然的态度,让他觉得“这姑娘的眼睛十分明亮,让她的脸看上去特别机灵。”

      而伊丽莎白却在维克汉姆的殷勤和误导中,对达西的误会和偏见越来越深。

      达西的感情远比他说出来的更深沉,虽然认为“我相信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不好的因素,这是与生俱来的缺陷,哪怕是最好的教育也无法将其克服。” 但是第一次求婚失败后,他认识到自己的傲慢自负,甘愿为了心爱之人改掉自身的诸多缺点。

      伊丽莎白也看清了维克汉姆殷勤背后的虚伪灵魂,达西不苟言笑中蕴藏的高尚正直,惊觉是自己的虚荣心作怪,蒙蔽了双眼,体会到“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简奥斯汀曾对新小说如此赞扬:“对人性的最透彻的理解,对其千姿百态的恰如其分的描述,四处洋溢的机智幽默,所有这一切都用最精湛的语言展现出来。”这段话用来形容她自己的作品《傲慢与偏见》再恰当不过。

      英国学者H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

      奥斯汀用她的理智来领会世界,用精妙的讽刺和机智的幽默,使一幕幕人情世态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

贝内特先生问科林斯,“这种别出心裁地恭维别人的本领应该让你受益匪浅。我想问的是,这些讨人喜欢的妙语,是你临时想出来的呢,还是原先就已经准备好的?”
“大部分是临时想到的,但有时候我没事做,也会先想好各种动听的好话,这样平时有需要随时可以用得上,不过我说的时候,总是尽量装出信手拈来的样子。”

      达西透露出对伊丽莎白的好感,宾利小姐立刻惊奇地“真没想到。你喜欢她多久了?什么时候能喝你的喜酒啊?”达西回答“我倒是想到了。女人的想象力果然很丰富,瞬间就能从好感联想到恋爱,从恋爱联想到结婚。”

      伊丽莎白的家人举止粗俗, “伊丽莎白觉得她家里人似乎签署了某种协议,相约到这里来丢人现眼,而且极其卖力出色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务。”

      她的闺蜜夏洛特理智而现实: “婚姻幸福完全是碰运气的。即便双方在婚前熟悉彼此的性情,或者两人性格原本就很相近,也不能保证今后就一定琴瑟和谐。夫妻嘛,总是有许多烦恼和摩擦,最后谁也难免貌合神离;既然你注定要和他白头到老,关于他的缺点,你还是尽量少知道为好。”

      老姑娘夏洛特适时抓住了出嫁的机会,虽然科林斯迂腐荒唐、趋炎附势,但是他有稳定的收入和合适的社会地位,夏洛特得到了世俗意义上的幸福,婚后她只要少和先生待在一起,就可以多得到一点快乐。

      毛姆曾评价:“简•奥斯汀敏锐地观察到了人们的荒唐愚蠢、自命不凡、装模作样和虚情假意,可即使在她最具讽意的言词中,我也看不出任何恶意。她的幽默是真正的幽默,是以精细的观察和坦率的心态为基础的。”

      日常生活,乡村舞会,社交聚会,在这些平凡琐事中,奥斯汀带着深入事物内部的洞察力,用感情的克制和文字的轻快,“不仅表达人们已经说出来的事情,还表达他们尚未吐露的内心隐曲;不仅刻画人们的面貌,还写出人生的真谛。”

      简的温柔善良,伊丽莎白的聪慧率直、夏洛特的理智现实、莉迪亚的无知放肆、达希的傲慢自负、宾格利的谦逊随和……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地立于我们眼前。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爱情小说,又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

      在简•奥斯汀的时代以前,小说中所有的重要女性角色都是从异性的视角来看的。在当时等级森严,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社会背景中,女性写小说,是被人看不起的行为。

      奥斯汀躲在房间里,在一扇吱吱嘎嘎的房门的掩护之下,悄悄写成了《傲慢与偏见》,第一次提出了女性的思想值得倾听,女性要为自己的生活做主,而非简单顺应社会的期待。

      在人群之中,简的美貌闪闪发光;然而穿越百年仍然吸引我们目光的,却是伊丽莎白倔强可爱的灵魂。

      贝内特先生眼里,女儿们“她们和普通女孩没什么区别,一个个又蠢又无知,倒是莉齐比几个姐妹伶俐多了。”

      在一众庸俗势利的年轻小姐中,伊丽莎白身上折射出的,是不属于那个时代的理性光芒。

      她观察力敏锐,善于思考,看得清宾利小姐两姐妹的虚伪,冷静分析姐姐简和宾利先生之间的感情和误会。

      她凡事有自己的主见,在当时的社会,“对那些受过良好教育而又钱财无多的女人而言,这是唯一的出路;婚姻尽管未必能带来幸福,却无疑是她们所能梦想得到的最舒服的归宿。”

      但是伊丽莎白毫不犹豫的拒绝表兄科林斯的求婚,她不能“为了世俗的利益牺牲高尚的情操。”结果被母亲骂作“固执的傻丫头,不知好歹。”

      她自尊自爱,不肯因为金钱和社会地位放弃人格尊严。达西出身贵族阶层,第一次求婚时居高临下的态度,引起伊丽莎白的愤怒和拒绝。达西由此被震动,审视自己的态度,学着尊重他人。

      她的品格并不完美,同样地具有虚荣心,在乎别人的赞美和批判,正因为如此,才产生对达西的偏见,对维克汉姆的偏信。然而她勇于重新认识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

“我总是自以为聪明过人!总是觉得自己很有本事!但导致我如此愚蠢的,并不是爱情,而是虚荣。自从认识他们两人开始,我便因为其中一个人的奉承而得意,又因为另一个人的冷淡而生气,所以对待他们两个都是充满了偏见和无知,毫无理智可言。”

        她的理智让她在爱情中依然冷静:“她相信自己仍有本事让达西重新来求婚,只是不知道那样做是否会让双方都幸福。”

      这一次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角色出现, 奥斯汀把自己的期待倾注入到伊丽莎白身上,传达了她看重的女性的价值:独立、智力、趣味、观察力、判断力和反抗精神。

“首先,你必须照亮自己的灵魂的深刻与浅薄,虚荣与宽宏,说出你的美貌或平庸对你意味着什么,以及你与这个变动不休的世界—有何关系。”

      这是伊丽莎白的形象出现百年之后,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女性提出的期待。

      好看的皮囊前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奥斯汀赋予伊丽莎白的灵魂,使这位贝内特家的二小姐成为英国文学史的著名女性角色之一。她本人也以其洞彻人心的幽默和戏谑,成就了媲美莎翁的传奇。

      作家毛姆认为“一部作品成为经典,不是因为批评家加以赞美、教授加以诠释、大学课堂加以研究,而是因为一代一代的许多读者爱读,从中得到乐趣,精神上受益良多。”

      《傲慢与偏见》正是如此,无论你想获得乐趣还是启迪,这部小说都可以满足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