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篇读书

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2017-05-16  本文已影响57人  逸小文

我们总是在用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别人,然而我们不过是别人世界的局外人。同时我们也活在别人的视角中经受着他人的审视和评判。

法国作家阿贝尔·加繆创作了中篇小说《局外人》,通过塑造莫尔索这个行为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这个世界的荒谬性及人与社会的对立状况。

这个世界的曾经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开放和文明,更多时候是一味地各自蒙蔽着一厢情愿的相互勾结着为自己的利益出卖所有。

人们只愿意相信他意愿里的内容,即便不是事实也会推波助澜使之成为事实。所以说人类才是最可怕的生物,具有超级强大的毁灭性。

继续说《局外人》这本书,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莫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滩上杀死阿拉伯人为止,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故事。这种叙述毫无抒情的意味,只是默尔索内心自发意识的流露,他叙述的接二连三的事件、对话和感觉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给人以一种不连贯的荒谬之感,因为别人的 感觉和语言在他看来都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可理解的。唯一真实的存在便是大海、阳光,而大自然却压倒了他,使他莫名其妙地杀了人。

第二部分里,牢房代替了大海,社会的意识代替了默尔索自发的意识。司法机构以其固有的逻辑,利用被告过去偶然发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虚构成一种他自己都认不出来的形象:即把一个始终认为自己无罪、对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尔索硬说成是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因为审讯几乎从不调查杀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计把杀人和他母亲之死及他和玛丽的关系(司法认为他们是不正当关系)联系在一起。最后莫尔索被判了死刑。

书中最有意义的在我看来也是两部分。其一,莫尔索得知在养老院的母亲去世了,他请假去料理母亲后事。他沉默着,没有哭,没有问询,甚至没有声响,平静的守在灵堂,没有回忆没有想象,喝了一杯旁人送他的牛奶。种种迹象被司法机构定性他是一个无情寡义之人。

其二,都是太阳惹的祸。烈日炎热,骄阳灼眼,莫尔索再次回到沙滩上竟开枪打死了之前挑衅他和朋友雷蒙的阿拉伯人。在开第一枪之后,他停了几秒接着又开了四枪。之后他便被拘留,神甫一遍遍对莫尔索进行精神救赎。当神甫问他,你是否觉得自己有罪,是否相信上帝会救赎你,莫尔索干脆的回答“我不信上帝的。”神甫崩溃了。

在西方国家还没有开化前他们也不相信法律的,一切都是宗教在主宰和统治着。假若莫尔索假惺惺的跟神甫忏悔,表达自己的罪过以及不可饶恕,甚至说他母亲去世时他因为太悲痛而欲哭无泪,那么他一定会被判无罪的。

可是莫尔索活的太明白了。“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他们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他们都有一种群居意识,惧怕被疏离与被排斥,惧怕孤单无依靠。”但莫尔索却有意无意地要跳出这个世界的既定模式,保持和芸芸大众的距离,完全遵照内心本性,做一个冷眼旁观、我行我素的局外人。

比如说,女友玛丽问他究竟爱不爱自己时,他却把这个人们视为神圣的问题当成毫无意义的废话,绝对不肯巧言令色来搪塞女友。

比如说,邻居雷蒙殷切地表示想与他交个朋友,莫尔索却回答“做不做都可以”,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比如说,母亲去世他没有哭没有问询没有流露出任何伤心甚至在被审讯时忘记了母亲去世是具体哪一天。

可是莫尔索是真正活成自己的人,他不想表现的哭天抢地以博取同情或者安慰,他认为死亡是无法逃离的必然环节,母亲的去世算不上什么坏事。莫尔索说“妈妈已经离死亡那么近了,该是感到了解脱,准备把一切再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哭她。我也是,我也感到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

可世俗不会这么考虑。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看到莫尔索没有哭没有悲伤甚至第二天还能女朋友在一起欢快,这是一种无情无义的表现。所以他们甚至不去审讯,不去调查,直接断定莫尔索是被上帝抛弃的人,一定要接受上帝的惩罚。于是莫尔索成为了所有人的局外人,这个世界的局外人。

所以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宁肯避免与他们来往。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只希望受到怜悯与鼓励。而同时我们好像是同类,却又彼此憎恨着。

我们都逃脱不了对外界的自我认定,陷入自以为是的圈套,其实那些都是自我标准。这世界还容不得几人能真正洒脱。

就此搁笔。2017.05.1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