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篇(二三)(二四)

2018-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彦儿_408a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

(二三)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1)语:告诉。                                                               

(2)太师:乐官名。

(3)翕:合义。翕如:钟声既起,闻者皆翕然振奋。

(4)从:放纵、展开。

(5)纯:美好、和谐。

(6)皦:音节分明、清楚明白。

(7)绎:连续不断、相继相生。

(8)以成:完成。

孔子告诉鲁国乐官关于音乐的理论,说:奏乐的全部进程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时,兴奋而振作;乐曲展开以后,声音纯一而和谐,又清楚而明亮,连绵而流走,演奏便这样完成了。

古时候的礼制有礼乐之称,礼与乐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自古以来,音乐就不只是娱乐消遣的工具,也是陶冶情操,抒发胸臆的手段。孔子是音乐大师,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他对音乐的要求也不只是悦耳,同时也要符合做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教育人民的作用。听一个国家的音乐,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的兴衰,如果靡靡之音盛行,必然会影响国民的心态,埋下动乱的种子,如果音乐常有浩然正气,必然会振奋人心,治国兴邦,这个道理正在此处。

本章孔子谈论的是演奏音乐的理论.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辅助修德.孔子精通音乐,给乐官分析演奏的过程起、承、转、合。开始时,各种乐器配合默契,做到八音和谐一致。接着清新有致、节奏分明。而后,乐声悠悠,不绝如缕,最后戛然而止。孔子把没有形质的音乐用语言描绘得如此明白、生动,向音乐大师表述了音乐演奏的一般要领,目的在于以乐辅礼。

(二四)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者见仪封人于孔子。

(3)丧:失位义,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金口木舌的大铃。古代天子发布政教,先振木铎以警众。今天下无道,天意似欲以夫子为木铎,使其宣扬大道于天下,故使不安于位,出外周游。

卫国仪邑的封疆官请求见孔子,他说:“一向有贤人君子到这里来,我没有不见的。”孔子的弟子们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弟子们)说:“诸位何必忧虑你们先生的失位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你们夫子为木铎(来传道于天下)。”

由本章可见,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