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0:葬礼

2021-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朴心居

早晨起来,突然听到村里有地方传来锣鼓乐器声,是办丧事那种锣鼓班,本地俗称“打响器”。由于没有听说村里有谁去世,我感到有些奇怪,询问父亲和母亲,他们也不知道,以为是谁家没事用音响放的音乐,可是谁会在新春这样的日子里去放这种丧乐呢?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父亲和母亲能给出这样的解释,我也是醉了。

不久,从堂叔叔那里得到准确的消息,原来是堂姑父的父亲,我喊姑爹的那位老医生去世了。他行医已经多年,今年已经八十多岁高龄,据说是原来的赤脚医生,但医术在附近还是比较有名的,经常有很多人从其他村甚至遥远的地方来找他给看病,我曾亲眼看他给来求诊的人号脉,去年陪母亲去请他给母亲看病时,我还请他帮我号过脉。那时他的身体也已经很差了,行动已经有些不便,手都有些颤抖了,但听说在昨天去世之前,平时还一直在帮人做诊断呢!以前听说他曾经把医院都治不好的病人抢救过来了,可惜我和姑爹接触得比较少,对他的了解,可说是少得可怜。

吃过早饭,得到消息的邻居们,便陆陆续续上去非正式的参加葬礼了。大家感慨姑爹厉害,过完了这个年。今天晚上,我也去了姑父家,去时正是“开过路”的时间,戴孝的人很多。受姑爹影响,姑父也成为了一名村医,两代医者积累的人脉之广,自不用说,更不谈姑爹家在本村,也算得上大户人家,亲人众多,而家境,亦颇殷实。想一想,村里每个孩子,应该都在他们家打过针吧!晚上在那听说姑爹病后经常感慨自己为何还不死,又听说去世前很长时间里,每天都要用制氧机吸氧气,听说他跟爷爷一样,行动不便多年,吃饭都是姑父他们一碗一碗端到面前。看过一些“安乐死”的新闻,也听过身边一些事例,乡亲们生重病了,便会积极“求死”,大概一方面不想拖累家庭,一方面,亦是被病痛折磨够了。听邻居表妈说表伯也就是他老公去世前,身体疼痛得厉害,曾经悄悄积攒姑父给他开的安眠药,攒了满满一瓶想要求死,结果表妈劝他不要这么做,不能害了姑父家。这让我想到少年时学过的一首歌的一句歌词“有啥也别有病”,因为疾病对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影响,往往都是巨大的,它会让人饱受折磨,摧毁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灵,也会让一个家庭的经济不堪重负,也就是这些年社会常常讲的“因病致贫”,还有比较糟糕的,就是老人们常常感慨的“久病床前无孝子”——子女不孝顺,老人活着,便会是多余的。

自记事以来,每年冬春交替之际,都是老人去世的高峰季节。腊月二十,村里刚走了一位老人,一位一生勤劳的老人,是堂弟的外公。这位老人生前种地时,特别心细,把地里的石子,捡得可说是干干净净,甚至因此还被一些乡亲嘲笑。我和儿时伙伴一起去参加葬礼时,伙伴的母亲专门送了花圈,感慨他在她们家困难时曾经给了非常大的帮助;又听母亲讲他对外甥们是多么的大方,只是脾气糟了点。

这些年,村里的老人越来越多的相继去世,父亲一辈也慢慢凋零了很多。

(未完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