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爱莲说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是个喜花之人,尤其偏爱莲,他那灵动婉约的笔下,莲,宛若一位婷婷的少女,在那轻柔的微风里,在那朦胧的烟雨中,倩影窈窕,风姿绰约,又仿佛一位谦谦的君子,在那和煦的阳光里,在那潋滟的水光中,意气风发,才思泉涌。
可惜的是,生在山乡,长在农村的我与莲缘浅,见之不易,养之更难,对于莲的无限美好,我只能在一些文人(譬如朱自清、林清玄)的文字中去淡淡领略了。
所幸的是,扎根校园,立足课堂的我认识了一个名中有莲的学生,虽然,我未曾真正成为她的授课教师,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的交往中,我还是被这样一个人见人爱、人见人夸的学生征服了,因为她的所作为为让我发现我意识中的某些成见是那样可笑。
那是我来芦溪的第二年,我带六年级,那是她来芦溪的第一年,她读三年级。
第一次吸引我的注意,不是因为她有多么的聪明,也不是因为她有多么的伶俐,而是她有多么的好哭。
那是开学后正式上课的第一天,也是她即将开始独立生活的第一天。我记得,那天放晚学后,一个很文静秀气的小女孩便开始抽噎低泣,随着时间的推移,夜色逐渐变黑,她的情绪也愈加的激烈起来,任谁人劝说也不能阻止豆子般晶莹泪珠的滚落。
我记得那时我的心里是如此暗暗想的:真是一个恋家的孩子,才离开家一天,就这样的伤心欲绝,真是无可奈何呀!这样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独立?什么时候才能自主?
后来应该是伙房的倪师傅拨通了她家的电话,将她的情况详细告知了她的妈妈。再后来,她的妈妈骑着电动车匆匆赶来学校,准备接她回家。她的妈妈一看就是一个典型的勤劳妇女的样子,简朴的衣服上山林的味道还在依稀弥漫,年轻的脸庞上日光的颜色早已清晰涂染。
没有责骂,没有埋怨,在妈妈的轻声安慰下,我看见她不再委屈,不再伤心,尽管眼泪还在腮边流连,她的微笑却已然从眼角飞出,尤其可爱的是半张半翕的唇齿间隐约有两颗调皮的小虎牙悄悄探出头来。
就这样好些天过去了,突然间,我发现她好像不再哭泣了,尽管我还是能从她的眼神里看出她的那点恋家的小心思,但她是真正的在学校住下了,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住校生。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罗村教学点的范吉彬老师关于她的一段说辞后,我才发现原来她眼泪背后藏着的竟然是一颗满怀真情的心,原来她不止是恋家,她更是要帮助妈妈照顾家中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和年龄尚小的弟弟妹妹。
真是一个心思细腻,感情丰富的孩子,我深深地被她打动了。从那以后,我便开始留意这样一个不仅爱哭而且更爱笑的小女孩。
或许我是一个不招人怕的老师吧,每次有什么难题,不管语文还是数学,她总会来请教我,而我自然也会竭力帮她解疑答惑,每到悟透题意,明晰做法时,她总会用眼角飞出的最甜美笑容向我致谢,而我也总会看到她那悄悄从半张半翕的唇齿间探出头来的两颗调皮的小虎牙。
她爱学习,不管课上还是课下,只要走近教室,你一眼就能找到那个安静读书,专心作业的小女孩,那时而托腮沉思,时而奋笔疾书的样子也会立刻烙印在你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忘却。
她也爱运动,完成学习任务后的她活像一只活泼而不知倦怠的小燕子,她可以和老师配合让羽毛球在空中来回穿梭好几十个回合,也可以在同伴的喝彩声里和橡皮筋一起自由飞舞到环节完美谢幕。
她谦逊并且自信,好强但不张扬,不管是学习考试还是活动竞赛,也不管能否夺得头名是否获得奖项,她总是那么认真,那么细心,那么追求精益求精。
时光荏苒而过,已经读高中的她变得更加成熟懂事,显得格外活泼开朗,她那圆润的总是挂着笑容的脸庞上,写满了汗水浇灌出来的坚强、果敢和睿智。
她叫胡君莲,芦溪中心学校曾经最优秀的学生,希望未来之路,她能且行且珍惜,用最坚实的脚步丈量最高远的山峰,用最简单的心境体验最深刻的人生。
🌻爱莲说 🌻爱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