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规则,是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的底线,而每个时代的社会制度也是不一样的,最近看历史书籍,中国政治制度也是经过长期的发展,虽然我并不是很懂,但是今天想去了解一下。
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制度是由宗族演变来的,在三皇古时期,姓氏是尊贵地位的代表,例如黄帝因其柱姬水之滨,故姓姬,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经过过来部族的发展,因血缘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宗族制度盛行,逐渐演变为部落。而因人数的增加,以姬姓为正姓,增加或改变为其他姓氏,正如《三语》中胥臣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腾/箴/任/荀/僖/姞/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黄帝部落逐渐演变为五帝少昊,颛顼,喾,尧,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都是黄帝的后代。
简单的说因为血缘关系发展起来部落,而因部落发展起来的国家。因此封建国家的制度依旧能够看出血缘关系的影响,“众建亲戚,以为屏藩”的周朝社会制度。是一个部族征服他族之后,分据其地,而食其赋入,为了便于治理,将本族人分据各处,互相藩卫,武王克商,封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这边是封建制度的由来。但随着时间的发展,部族国家不断的壮大,部族之间的血缘关系淡漠,经数传之后,便形同路人了,国与国之间的权利斗争更加剧烈。古代的封建制度起源于家庭财富分封,而国家的强弱是根据国家所抵御的对象来说都,分封的目的是便于管理被打败的异族人,相比于抵御内中部落,抵御蛮夷的诸侯在军事和经济上要求很高,国家力量增加很快,故统一天下的便是来自西部的秦国。
制度秦朝统一后,延续春秋战国时期郡县之制,加以整编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至汉代时期,政治制度以及社会风俗演戏古人,汉代的宰相权力很大,内政府射三公九卿,外官沿袭秦郡县之制。但与秦时不同,政府不设监御史,由丞相设刺史,可奉召六条察州,虽官职不高,但因有监察职责,故地位不低,同时没有专擅的弊端。相比于秦汉时期的宰相,魏晋南北朝的相权逐渐被削减,东汉以后,实权逐渐转移为尚书,而曹魏之后又转移为中书,宋文帝之后,门下反成亲近皇帝的职位,政府制度的发展逐渐完善,反衬得两汉时期宰相职位的不足,只是人臣簒弑时所经历的一个阶段。外官的发展重点在选举制度的改变,古时选举均以乡举里选之制,然到曹魏时期,礼部尚书陈群于各州置大中正,各郡置中正;魏晋之后,更偏重于资格用人,后魏崔亮提出停年格制,意思是不问才能,授官一律依照年资分先后,凡有空缺职位,不问贤愚,则停解年月日的优先叙用。唐朝的政治制度延续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并加以整理,唐朝不设宰相,由尚书,中书以及门下行使宰相的权利。御史官职名声扩大便是因为唐朝,分有三院御史,侍御史属于台院;殿中御史属于殿院;监察御史属于监院。朝代更迭初社会发展制度不完善的原因外,还有皇帝是个人。在皇权至上的专制时代,君主权威无限,和君主接近的人便掌握了国家的最大权力。每位君主都喜欢在正式机关之外委任自己亲近的人。唐朝学士本属于文学侍从,但随着与君主的亲近,逐渐由陪伴君主的侍官而入翰林,进中书,最终参与宰相之责,密谋国家大事。唐外官虽名为两级,但实为三级制郡县与政府之间有一个节度使,掌握地方所有的政务。
制度唐朝政治制度算是较为完善的,在原有中原管制制度基础上融合了少数民族自身的制度,国家暂时繁荣起来。而进入五胡十国时期,是暴乱的时代,制度基本上延续唐朝但也有其特有的风格,整体来说,制度紊乱,百姓并不知道该如何从之,整个社会也是动荡不安。直到宋朝统一,延续了唐朝的制度,但减少了藩镇的权利,重文轻武之风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