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阅读351|《自控力》重点强调会导致“讽刺性反弹”

2022-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留白简话

2022.12.04 准格尔 星期日 晴(-2℃/-13℃)

(简书日更89天/总日更775天)

看过书中很多的理论和方法之后,反而越加觉得,无论是什么,适度才是最正确的理念,极致的好或极致的坏,都容易导致问题的发生,所以无论是中庸的想法,亦或是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都是古人智慧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大脑会把别人的目标、信念和行为整合到自己的决策中。当我们跟别人在一起时,或者只是简单地想到他们时,在我们的脑海里,别人就会成为另一个“自我”,并且和“自我”比赛自控。

我们在群体中陷入一种竞争意识,他人的目标或是行动,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并将这个目标或行动,加入到自己的行为中,而且还把对方当做假想敌,在脑中想象对方的行为,不断地向着目标努力。优秀的人能够通过行为举止,影响着我们的前进方向,促使着我们发挥自控力,变得更加自控更加优秀。

他人的努力能影响到我们,我们的努力同样也能影响到别人,好的环境需要大家一起,互相影响,变得优秀。朋友或者榜样的力量,可以让我们做出积极的改变,同时我们的行为也影响着其他无数人,我们做的每个选择,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鼓舞或诱惑。

核心思想:自控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这使得意志力和诱惑都具有传染性。

因为群体认同,我们会选择融入集体,无论这个集体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一个差的集体,势必会存在着很多意志力低下的人,在面对诱惑的时候难以抵抗,选择即时满足,屈服于诱惑。而一个好的集体,群体内的成员积极向上,热爱学习,散发着正能量,促使着我们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提升自控力,更乐于去选择长远的目标,追求更大的利益。

但正如我们所见,越是不让我们想一件事,我们就会越去想它。对焦虑、沮丧、节食、上瘾的最新调查证实,把“我不要”的力量用在涉及思想、情感的内心世界,它就会失效。

这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行为。我们不去看别人,怎么能够知道别人在看我们呢?我们在睡觉时,总是希望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尽快入睡,但是结果是各种杂乱的念头根本停不下来。就像墨菲定律一样,我们越想要或者越不想要什么,结果往往与我们所希望的结果相反。不要太过于急功近利,当欲望太大时,失望也就会越大,放平心态,以平常心对待所有的事物,才不会事与愿违,出现反效果。

当人们试着不去想某件事时,反而会比没有控制自己的思维时想得更多,比自己有意去想的时候还要多。这个效应在人处于紧张、疲劳或烦乱状态时最为严重。韦格纳把这个效应称为“讽刺性反弹”(ironic rebound)。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当我们给自己制定不去做某件事的计划,但是无形之中,这个计划又再一次强调这个行为,在我们的脑中加深印象,扩大我们的渴望和期待。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过度的压迫会造成反抗,就像是逆反心理。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需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学习和玩游戏在最初并没有区别,在孩子的眼中这两者是平等的,如果家长一直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就会使两者失衡,把时间都分配给学习,就会减少玩游戏的时间,物以稀为贵,这个时候玩游戏的重要性就会提升,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会远远高于学习。所以太过于贪玩的孩子,家长绝对极为苛刻。想让一个东西不再被追捧,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将之捧得更高,而是让其更加大众化,当黄金遍地的时候,它的价值反而不如只有一颗的玻璃球珍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