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勤记·664:下一站风景
五勤记·664:下一站风景
在鼓励与质疑声中,唐尚珺终于到华南师范大学报到了,彻底终止了他16年的高考。
对于唐尚珺的行为,社会的舆论褒贬不一,但并不影响他再次做了一回新闻人物。
从坐上火车,到走进校园,甚至在宿舍里,到处都有拿着手机拍摄的人。在自媒体时代,只要你的手机能捕捉下大众关注的热点,都可能在平台的推送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流量。
唐尚珺真正受关注是仅两年的事,但他在第十年高考的时候,就已经出名了。当时在电视台工作的同学何汉立,得知他还在高考的泥潭中,难以自拔时,决定拍摄一部还原其反复复读原因的纪录片,片子一拍就是两年,片名也从《高八》变成了《高十》。
第十年是唐尚珺历史上考得最好的一年,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这可是一个妥妥的985院校。何尚立当时很欣慰,结束拍摄后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唐尚珺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去报到,另外或许是,唐尚珺觉得他的清华梦似乎越来越近了。
这样一考又是四年,但成绩再没有突破过。因为年龄的原因,清华梦也变成了师范梦。
每年的高考都是当年的热点,复考人员更是热点中经常被提及的人物。但唐尚珺更加特殊,他几乎是年年考年年中,更匪夷所思的是,志愿填报了还不去报到。于是一些自媒体人,重新从当年《高十》的纪录片中收集了他历年的考试信息,制作成了一张关于唐尚珺高考编年史,一时间,在网络抓流的效应之下,成了尽人皆知的公众人物。
高考每年的潮起潮落,关于唐尚珺的故事,也如候鸟一般,总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大众面前。
“人总归是要往前走的对吧?我不可能总是在高考,高考现在也越来越难了,从最初背一背就可以拿分,到现在更多的发散性思维的东西,我再考可能也没有办法突破更多了。”
唐尚珺想通了,在报告师范院校的时候,除了填了化学与物理专业,同时也填上了信息工程。这是避免再次滑档的保险方式。
“其实在大学毕业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考研上清华大学。”
原来下一站的风景,其实是可以通过迂回的方式继续追求的,显然这样的方式更合理,也是成本最小的方式。
结合唐尚珺现象,我的思考是:高考,考几年合适?
古人云:事不过三。
俞敏洪三次上北大,马云三次上杭州师范。他们的成就和最终上什么大学并无多大关系。
而且之前考大学,性价比更高,因为上了大学意味着是城里人,有国家的编制。
古代考举人,为何考到六七十的,还大有人在,因为考了举人就意味着有当官的资格,区别只是在于,什么时候有空位腾出来。
但现在的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段风景,在合适的年龄进入,不会耽误青春,还可以领略下一站的风景。
先上岸,未来才有更好的规划,比如工作后考研。哪怕再参加考场,也是在有学历的背景下。比如今年就有很多已经工作的当年学霸,再次走进考场,显然他的脚步会更从容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