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山水记(三)

2020-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壶雨前

朝辞阳朔雾蒙蒙,暮别桂林满天红。

壶城既遇转瞬离,八桂风情忆中寻。 

Day3  一方山水甲天下

昨夜睡得很好,清晨吃过早餐,便收拾好行李赶往汽车站,搭乘大巴去桂林。即将离开阳朔了,小城依旧宁静,而我却有丝丝不舍......


早餐是闻名远扬的桂林米粉,以往吃的粉都是有汤水的,这儿的粉却是干的,配一点卤水卤菜,自己拌开。出乎意料的好吃,口感很像一般的米线,却多了一份滑爽。

抵达桂林后,我们先赶往火车站,将行李存到附近的寄存处,轻装上阵开启接下来的行程。

天气实在是热,俗话说桂林“天无三日晴”,倒是在阳朔遇到的都是阴天,桂林用明媚的阳光迎接着我们,热情似火。

时间有限,只逛就近的景点,象鼻山是必然要看的,热的实在不愿走动,便选择最悠闲的方式——乘坐漓江游船。

依稀记得小学语文课文《桂林山水》,如今真的来到桂林,同文中一样游览漓江,在回忆和现实之间,心潮澎湃。

如果说遇龙河是秀丽的小家碧玉,那么漓江就是端庄的大家闺秀。江面广阔,波光粼粼,江水并非那样清澈,但碧绿如翡翠,江岸绿草如茵,翠竹葱郁。

游船缓缓前进,导游说左侧就是象鼻山,只见左岸有座很宽的矮山,覆满了植物,随着船的前进,象鼻的面貌便露了出来。第一次见到它还是语文书里的插画,时隔多年终于见到本尊。

象鼻山坐落在漓江与桃花江交汇处,形似一头俯身饮水的巨象,安然地挺立在万古湖山中。

游船继续前进,两岸山峰清秀迤逦,听导游介绍这些山各自像什么,仔细一看果真如此,惭愧自己的想象力贫瘠,只会将其比作竹笋。

想起《桂林山水》中的文字:“桂林的山可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当时读没什么感觉,如今再读,不禁感同身受,佩服作者的明察秋毫。

老人峰,像一个带着官帽的老人。

下一行程是日月双塔景区,是一个佛教主题的公园。我向来喜欢塔,大概是对登高远望有一种执念,总觉得鸟瞰一座城往往能欣赏到它不为人知的一面。

日塔为世界最高铜塔,通体纯铜装饰,月塔为琉璃塔,绿瓦红砖。两塔如同日月,相映生辉。

登高而望,视野开阔,秀美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喀斯特地貌的山不高,有些只比城区的建筑高一点点。我见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却从未见到这样多的山。桂林整座城都被山包围着,山中有城,城中有山。

桂林的城市建设和历史发展的脚步一样缓慢,城区多是历史悠久的老楼。出发前我查了资料,了解到桂林市区不允许建高楼,怕高层建筑会影响到山水的欣赏。

从外观来看两塔各自立在湖上,事实上双塔之间以湖底隧道相连接。

在附近吃了广西菜,也不知是否正宗,但至少不留美食遗憾。

行程到了这里,算是结束了。之后,早早起床赶高铁,在高铁站分道扬镳,我回到长沙,母亲回到深圳。

傍晚匆匆赶到火车站,又一次离开桂林,前往附近的城市柳州。这一次不是去游玩,而是借宿。因为没能买到从桂林回的车票,只好第二天从柳州走。

动车缓慢前行,窗外夕阳正红,抵达柳州时,天色已全黑。

从柳州站走到酒店,看到路上清一色写着“桂B”的车牌号,才明白柳州原来是广西排名第二的城市,仅次于省会南宁。不禁感慨,桂林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以至于一提到广西就顺其自然的想到桂林,想到那里的奇山异水。

与桂林和阳朔不同,柳州更有现代都市的感觉,高楼遍布,夜色繁华。

一天之内辗转三地,倍感疲惫;旅行就是这样,累并快乐着。

Day4  归来天下无山水

行程到了这里,算是结束了。之后,早早起床赶高铁,在高铁站分道扬镳,我回到长沙,母亲回到深圳。

列车飞驰在八桂大地,隐约能看到远处一座座喀斯特的山。

记得小时候去过庄河市冰峪沟,是一个被称之为“小桂林”的地方,然而真正到过了桂林,冰峪沟的景色顿时黯然失色。 我想倘若见过了桂林的奇峰秀水,再看别处山水,便觉得不足为奇。

三个小时车程,在一路欣赏回忆和品味中,转瞬即逝。

一些粗略的所见所闻

1、桂林这边的自来水水质比较“硬”,每天洗过头都感觉头发依旧是油的。后来得知,其实这与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下溶洞有关,地下水含钙量高。

2、听阳朔本地的阿姨说,桂林阳朔这边为了保护山水,不允许建工厂,所以空气十分清新。在东北长大的我,从小对重工业等司空见惯,有点羡慕这样的居住环境。

(终)感谢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