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多愁善感的资格,接受了屡败屡战的真相

2023-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袁大岛

坚强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存在。

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变得坚强了,但往往意识到的时候,那些需要你用坚强去面对的问题,早就已经不是问题了。

比如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害怕自己被社会淘汰,担心自己在社交表现上的不足,恐惧未来,却没有能力把握现在。

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在经历了一些事情的触动后,不再担心自己被淘汰,这不是因为他们足够强大,而是他们发现,

因为自己太过弱小,太过渺小之后,这种深深地无力感反而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生而为人不过如此”的宽慰,

尽管这种宽慰是消极的,是消沉的自我认知,但若是反复思量,似乎事实也确实如此。

很多人总是把坚强看的很高大上,觉得坚强就是勇敢的面对一切,但事实上,对于普通人来说的坚强,

只是让那些曾经以为接受不了的种种,

在现实面前,有了一笑而过的“资格”。


是的,其实坚强只是普通人眼中“没有办法的办法”。

没有办法,是因为无能为力,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自己在人生的风浪之中毫无抵抗的现实,所谓的坚强,只是不能让自己倒下的一个说辞而已。

那么,为什么不能倒下呢?

给读者朋友们举个例子,人上了岁数,尤其是其八十岁的老人,最怕什么?最怕摔倒。

摔倒了一次,很容易一蹶不振,我看过很多相关报道,有些老人在摔倒前精神很好,摔倒一次了,磕着碰着了,当时看着好像没什么问题,但往往就是因为摔倒之后,导致一些情况的恶化。

而且这种恶化,往往还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偷走一个人继续生存下去的资格。

人在过了一定岁数之后,心态会变得很“软”,这个软不是脆弱,也不是自负,而是变得没那么坚定了,因为在经历过许许多多磨难之后,人们被现实磨平了棱角,磨平了咬紧的牙,人们对于很多事情不再抱有任何的期待,他们的生活就是一场又一场按部就班的排练,他们不知道排练这么多次究竟为了什么,究竟是在给谁看,他们只是知道,自己只能这样做,并且已经习惯了,这种基于习惯的倦怠感,让他们的生活一直处于茫然且必须进行下去的状态。

他们可以接受很多,可以忽视很多,但他们也可以因为某一个情绪的突然迸发,而彻底失去自我。

他们就像是风烛残年的老者,还有思考的能力,还有走下去的本事,但是他们实在禁不起摔倒的代价了,摔倒一次,他们能爬起来,但是身体上的某处机能,可能就因为这次的摔倒导致彻底崩裂,且这种崩裂会蔓延身体乃至于精神的各个角落,

直至消亡。

这是一种怎样的现实状态呢?

他们哭不出来,最多在情绪上的表达无非就是苦笑几声,他们不会真的去埋怨什么,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埋怨已经太多太多,他们对生活没有一丝一毫的期待感,他们之所以苦笑,只是因为实在没有一个可以用来抒发情绪的出口,

他们不会在午夜时分嚎啕大哭,他们只会一个人静静的失眠,他们不会辗转反侧的挣扎,他们只会在恍惚之间愣在某处,愣了好久好久,回过神来的时候,仿若隔世一般不知所措。

但这只是短暂的,因为他们很快会麻木的回到现实生活,接受摧残,接受折磨,接受一切曾经他以为他受不了的种种:

我实在无法称这样的生活状态是一种成长,但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形容来抚慰这种麻木所带来的无力感,即便强行加上所谓的“宿命”,似乎也无法解释他们为什么还在坚持,

或者说,他们的坚持,也许对很多人,很多事情都有意义,

唯独对他们自己,

毫无意义。


失去了多愁伤感的资格之后,人们便不会在乎那屡败屡战的真相是什么,

虽然不在乎,但他们也确实知道了为何屡败屡战,

为何要屡败屡战。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法理学老师跟我说,人在年轻的时候,不该承受太多的情绪冲击,因为在那个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能知道,但什么都“只能知道”的年纪,

情绪冲击的太多,就会摧毁一个人所有相信的东西。

但遗憾的事情,不该承受,不等于不会承受。

后来我发现,在这个事与愿违已成常态的世道,很多问题的答案最终都会导向两个字,

折磨。

这也许不是人们应该麻木的条件,

但却成了人们选择麻木的理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