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才是主旋律
人生,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变化才是主旋律。
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去外婆家,在那里我获得了满满的关爱。外婆看着我,满脸笑意,心里满是欢喜,嘴里也说着就是喜欢我。
相比外婆的慈祥,妈妈的性格要暴躁得多。看不顺眼就骂,顺手就是一巴掌。就算外婆在身边,拉也拉不住。
我清楚地记得外婆说她女儿:你就不能好好跟她讲啊?怎么能这样打孩子?你怎么舍得?你小时候,我有没有打过你?教育孩子非要打,头一次听讲。
尽管外婆很不满,可是妈妈比她还不满,总觉得她太多管闲事,不该插手她管孩子。
说实话,我挺讨厌这种棍棒教育。可是又无法逃脱,只能尽可能小心谨慎,做个听话的孩子。
最让我开心的,就是可以去外婆家。那里是我的乐园,只有外婆的宠爱,没有打骂呵斥,整个人身心都是顺畅的。
就连梦里,都是在外婆家。记得有一次,当我醒来睁开眼,看见自己居然躺在家里,又很快闭上眼。
真的还想再次回到梦里,从小就喜欢逃避,不愿面对那样的现实。
讲心里话,那颗小小的心,愤怒时,充满怨恨,不喜欢自己的母亲。我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母亲不喜欢我?
自己养的孩子,怎么能不喜欢呢?我不太明白。
有的书上说,一个人会以父母对他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倒不见得总是对的,情况也可能是相反的。
妈妈有三个哥哥,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外公外婆给了她足够多的宠爱。外婆舍不得打她,甚至都没骂过她;外公出去喝酒的时候,总是喜欢带着她,妈妈刚成年就学会了喝酒,而且酒量还不错。
就这样一个蜜罐里的长大的女儿,可能结婚后种种不顺吧,把气撒在了孩子身上,把孩子当出气筒了。
后来,我尝试着去理解她。毕竟,那个时候家里太穷了,条件制约,会毁了一个人的心性吧?
那么贫困,还要养活两个孩子,也是不容易。
可惜,我们只是个孩子,只看到妈妈性格暴躁的一面,却忽略了她那么节俭的一面。
直到她得了胃癌,将不久于人世,要彻底离开我们的时候,这才慌了神。怎么也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说再见了,而且是再也不见。
我不敢保证,假如妈妈此时还在世,活得好好的,我能不能完全理解她,做到不去跟她计较。
或许是做不到,真的很难。我记得在她去世前的一个月,在她身边服侍的时候,还是被她气哭了。
语言能伤人,妈妈讲的话,更伤人。她是那种可以不管不顾,想讲什么就讲什么的人,完全不在乎我的感受。
现在想想,这或许就是我的选择,我选择了这样一种磨练心性的方式。
多年以后,我蓦然发现,先生讲话也是这样。尽管他们的语言带刺,但是相当真实,没有伪装。一颗藏在背后的真心,就这样被忽略了。
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回过头寻找那份遗失的美好。
好在,此时已渐渐明白,习惯了和先生的相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