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我家乡的风俗
端午节的起源,有的民间传说为迎接伍子胥,也有记载为纪念孝女曹娥。但广泛被人们认可的还是纪念屈原。还有一个说法是祭祀龙图腾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我的家乡在湖北黄冈,对于以上的诸多说法,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在我的记忆里似乎有印证。如今,有些民俗依然保留,也有许多的地方民俗正在淡化,慢慢地被人遗忘。
一,赛龙舟,包粽子
赛龙舟,包粽子,大概这是每个地方依然保留的民俗。
关于这方面的民俗,纸面记载很多,如今民间依然过端午节的时候盛行,我便不在这里赘述,只是这这包的粽子,每个地方的又大不相同,粽子馅不同,粽子形状也是五花八门。广西的粽子有长条形状的,江浙一带的有方正几个角,然后上面一点塔形的,还有一头锥形,一头几个角形状的。
我的老家,就是包那种锥形五角粽的。这种粽子,外形看起来,灵秀,俊美,即小巧,又美观,而且瘦长,斯文,符合现代的审美,那个瘦长的锥形,又易于手拿着食吃。所以,在我的心里,最美形状的粽子,就应该是我家乡的锥形五角粽了。
呵呵,如今,好些年都难吃上一口家乡的粽子,特别想念。食物的口感,永远保留的是故乡的记忆代码,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怎能不说家乡的好。
二、祭祀龙
小时候,端午节这天,我们常常要走几里路到“余家河”去看龙舟赛。等我们赶到的时候,河边已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了。龙舟基本已在水里,就等比赛了。
每条龙舟都是狭窄瘦长的形象,船头都扎着龙头,船身画出龙纹的形状,整体看起来就是一条龙的形象。
每条龙舟上扎的龙头,纸的颜色可不一样,非常有讲究。据老人们讲,在我们那一带,龙舟比赛从老祖宗传下来的,就是各姓氏宗族之间的比赛,大姓的宗族,就非常强势,比如,只有我们张姓的,能扎黄颜色的龙头,代表着权势与强大;毛姓,扎乌色的龙头,其它的姓氏就只能扎红色的龙头。如果是几个姓氏联合参赛的一条龙舟,龙头就得糊成花色。
每条龙舟下水之前,会有一个正式的祭祀龙的活动。在河边摆上祭祀台,供上各种祭祀品,唱祝神歌,放鞭炮,有了“神”以后龙舟,才能正式下水比赛。
如今,龙舟赛依然在,只是不再是宗族之间的比赛,也没有祭祀龙的活动了,渐渐被人们遗忘。
三、插艾叶、菖蒲、挂蒜头
据记载,很多地方在端午节都有插艾叶、菖蒲、挂蒜头的风俗。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每家每户也是有插艾叶的习惯。端午清早一起来,每家每户的大门口墙壁两边都插着一条清清的艾枝,有的成年女性,还会把艾枝的嫩尖,剪一小节,戴在头上,据说是辟邪。这便于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的记载不谋而合。
端午节,我们那个地方,艾叶不止是插门眉,还有会收集很多,部分用来煮水沐浴,部分用来晒干,当中草药用,据说能治些妇科疾病。
四、蛤蟆叶洗澡,地菜煮鸡蛋
大致搜了下度娘,端午节,好象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但这些民俗在我们那个地方确实存在。
凭着对蛤蟆叶的记忆,对照书本看了一下,蛤蟆叶应该就是车前草。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尿的功效,我们那个地方的人,与艾叶一起,在端午节当天煮水,用来给小孩子洗澡,目的是预防孩子整个夏天不长疥,不生疮。这又与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的记载相吻合。
地菜煮鸡蛋,这也是端午节除了粽子以外必有的食物。地菜,凭我的记忆,似乎是荠菜,和鸡蛋一起煮
,类似煮菜叶蛋,煮好以后,蛋是蛋,菜是菜,只是让菜的味道渗入到鸡蛋里,目的也是为了孩子们吃了以后,百病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