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不懂阴阳,患者离不开床,养生不懂阴阳,病了实在冤枉
于中医来讲,阴阳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人体的疾病也超不出这个道理,所以要想治好病,首先要从问题的根本---阴阳上求得解决。不懂阴阳,在中医道路上寸步难行。当然养生更是,否则越养生,身体越差。
目前有些人看病,不管西医中医,坐下就说,“医生我有咳嗽,你给我开个止咳药”。
有次行政值班,碰到个近60的男人,说是给床上的母亲来开止咳药,医生问他,有没有痰?是白天还是晚上咳?小便什么情况?等等,一问三不知啊,却非要开走止咳药。
我觉得我是开不出来的,首先这个咳嗽是白天还是晚上咳得厉害?二便如何?小便是黄还是清长?这些都不知道呀,你根本就不知道寒热。寒热就是阴阳,也就是你根本不知道阴阳,治病不懂阴阳,如何治病?
还有你咳嗽,有痰或者是干咳?有痰是什么样的痰?黄痰还是白痰?
那有人又说了,我不是拍了舌相过来么?问题是这个舌相,拍的时候,有带美颜的,有过分用力的,有灯光映射的,有朦胧派的,加上舌相也有假象的。医者可不是仙人。
那为什么要有主诉,也就是为什么要有问诊?其实也是为了辩证,辨出阴阳,比方说症状,知道了晚上咳的多,晚上咳得多,多是寒,然后再看舌相,一看舌相舌苔白厚,白茫茫的一片,印证了那就是寒。这个时候就就可用热的药或食,寒者热之呀。
如果不仅舌质淡白,舌苔也白厚,说明除了寒,血液循环也有障碍,那就用活血的药加上温的药。
那有人说了,我是白天咳得多,晚上几乎不咳,那就是热了,一看舌相,苔也是有点黄的,也就印证了。那这个时候就有要用凉的药,热者寒之呀。
那又有人说了,我是白天晚上都咳嗽,那理论上就是寒热交杂呀。一看舌相,下焦白,上焦红,一个上热下寒。那就是下焦要用温阳药,上焦要用清热药。
就说痰的颜色,若是黄的,粘的,那是不是有热,或上焦有热,那是不是要用瓜蒌或浙贝之类的寒药,若痰是白的,稀的,那是不是需要换干姜或生姜之类的。
记得有一次去下乡讲有关健康之类的,碰到个男的,告诉我,他一直吃西洋参,因为都说西洋参是补的,但是吃了西洋参,这个大便经常不成形,是粘的。我一看他的舌相,中焦脾胃处苔白厚,明显的这个脾胃是虚寒的。西洋参是凉药,那不是用反了嘛?养生不懂阴阳,不如不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