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中国少先队——冯村小学一年级队前教育活动
2017年11月27日,冯村小学进行了一年级队前教育课程。少先队队前知识教育分为三个部分:中国少先队简介、少先队发展历程和光荣的榜样。
【第一篇章:少先队简介】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地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1949年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建队日,也是各学校选拔新队员的日子。
光荣的中国少先队少先队的目的是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话、爱祖国、爱人民、勤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参与实践、培养能力,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红领巾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队员都应该佩带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
领巾披在肩 左边搭右边 下边绕一圈 小角圈中过
少先队的队礼
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少先队员在升国旗时,在队旗出场和退场时,在烈士墓前扫墓时都应当敬队礼。在集会前列队、行进、检阅时,由大、中、小队长敬队礼,队员立正或注目致敬。在其它场合中遇到师长时,队员也要行队礼。
姚老师示范少先队队礼少先队的队徽
少先队队徽
五角星是我们国旗上的一颗星,火炬代表少先队的热情与希望,象征着少先队员要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崇高理想。
少先队队歌
中国少先队队歌
在音乐姚老师的指挥中,一年级的学生们唱起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第二篇章:少先队发展历程】
在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发展历史上,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革命儿童组织。
1924—1927年:北伐战争时期的劳动童子军。1927—1936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主义儿童团。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儿童团。1946—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建立的少先队、儿童团和地下少先队。1949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中国儿童队,后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第三篇章:光荣的榜样】
光辉榜样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的魔爪伸向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河北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了鬼子的刺刀下,而钟亮叔叔也被鬼子抓走了。为了给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 。
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插着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里,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出来,一口气跑了几公里。就这样,海娃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林浩林浩
林浩,1999年出生,四川省汶川县人。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发生时,九岁的林浩正跑出教学楼,被跌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到了地上。作为班长,在被埋在废墟下时,他带领同学一起唱歌,战胜恐惧。爬出废墟时,发现一名昏倒的女同学,立即将她背到安全地带。后来他爬出废墟,但没有离开,而是返回废墟将两名同学拉了出来。2008年6月27日,林浩被授予“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