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团活动文集简书电影电影漫谈

【简书观影团】这个全世界的“问题”,有点魔幻现实主义

2017-12-06  本文已影响12人  霆鑫

一、

那天下午去看《不成问题的问题》,打算回来后就把影评干掉。结果是,十天后才写下影评的第一个字。有些东西写出来不难,难得是,怎么写好开头才能对得起那些东西?这便是看完《不成问题的问题》后的第二感受。

源自豆瓣

看完影片的第一感受,是让我想起了美剧《毒枭》里的魔幻现实主义(指在高度细节化的现实背景环境中,嵌入奇异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东西)。该剧真实记录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哥伦比亚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巴“传奇”的一生。而魔幻现实主义出现在哥伦比亚不是没有原因的,那部被誉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的《百年孤独》,其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正是哥伦比亚人。

取自美剧《毒枭》

说这部电影有魔幻现实主义,可能有点夸张,毕竟《不成问题的问题》只是一个虚构的中国社会故事。但是,这并不代表现实中就没有发生过类似于此的事。相反,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如果真的有,那应该也算得上半个魔幻现实主义。

二、

看电影之前,有很多媒体说,这部片子只有中国人能看懂,外国人难以尽享。于是,带着这样的好奇看完电影后,我的想法却与前者截然相反。这种“不成问题的问题”其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时刻上演着。

源自豆瓣

早在200年前,英国的简·奥斯汀就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刻画了一个英国版的“尤大兴”达西先生和一个英国版的“丁务源”乔治军官(那位先勾搭伊丽莎白后又勾搭达西妹妹的帅军官)。虽然这个对比也有点夸张,但对比出的道理值得参考:人性的真善美就像人性的假恶丑,无论走到哪,都大致相同。

去年10月29日的东京国际电影节,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不仅获得了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的提名,还拿下了最佳艺术贡献奖。而在那一届的评委团里,除了一位香港导演,还有一位美国制片人、一位意大利演员,以及一位日本导演,评审团主席还是一位法国导演。此举至少说明,这些外国人是真的入戏了。

2017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

一个月后,范伟在第53届台湾金马奖上封帝,导演兼编剧梅峰也斩获最佳改编剧本大奖。这一次台湾人看懂大陆片应该是理所当然。接着是2017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该片都有所收获。而后两个电影节的评审团成员,外国人都占了至少一半。

三、

在观影的过程中,范伟的表演真的让人感觉是一气呵成,憨笑、站立、搓麻将,没有秦妙斋的歇斯底里,也没有尤大兴的严肃庄重,确实“演的很淡”。淡得让人找不出破绽,分不出真假,表演尺度的拿捏仿佛已到炉火纯青。

源自豆瓣

相比之下,其他演员的表演就见绌了,如第二男主角秦妙斋,不仅在戏里,连在戏外也奉献出了一段精彩的喜剧。每次看他出场,听他说台词,我都莫名地紧张、好笑。当然,那位佟家大小姐也旗鼓相当。

前不久,在电影资料馆里观看了石挥导演的电影《我这一辈子》,同样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小说。小说在几年前看过,老舍先生的笔力自然毋庸置疑,小说和电影都是反映社会现实,一针见血,滴滴饱满。而看完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我对老舍先生又多了份敬佩。或者说,是对导演梅峰的敬佩。

源自豆瓣

也有人说,梅峰在影片中并没有表现出常人应有的愤怒,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报复”,而是极为冷静地讲完了所有情节,与故事本身始终保持了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同样是这份距离,这种客观的拍摄态度,恰恰不会干扰任何人,不会干扰观众们的自由判断。但也并不代表不会影响到任何人。“此时无声胜有声”。

《不成问题的问题》更像是一则寓言故事,像一个现实生活里的笑话。笑完之后,说不出个所以然,但又明明知道自己理解了某些东西。这大概就是范伟在金马奖上获奖时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电影,拍得很淡,要有耐心才能看到它的妙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