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友广场想法

荆轲刺秦不丈夫

2024-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静风月明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藏有毒匕首的督亢地图和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来到咸阳宫。为燕王刺杀秦王,当图穷匕首现时,刺秦王未中,失败被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壮士倒在血泊中,生命逝去,是否能感知到?大秦的崛起不会因为一个秦王的覆灭而倒下,燕国的衰落不会因为刺死秦王而得救;壮士的妻子将失去丈夫,儿女将失去父亲,他们因为没有丈夫和父亲的庇护而流离失所,在乱世中被遗弃。而燕王不会因为壮士刺秦而放弃奢靡的生活。这或许就是历史最不愿意被众生看到的真相。

翻开历史,时代跌宕起伏,帝王将相踩着众生的魂与肉粉墨登场、黯然退场。他们用华丽而敷衍的词藻愚弄着众生的灵魂,践踏着众生的肉体乃至生命。当荆轲为一个即将退场的燕王而去刺杀秦王,拿着樊将军的人头进献秦王,刺杀失败后,自己被秦王刺杀,而他的好友高渐离望着他的方向自杀。他们放下了妻儿老小,但有谁会为他们遮风挡雨,为他们提供一日三餐。成就的是英雄梦,为一个即将没落的贵族献出自己生命,那几句听起来非常磕碜的评价,燕王却依然在宫女妃子的簇拥下,夜夜萧歌,顿顿山珍海味;而壮士的妻女有可能已经居无定所,风餐露宿。英雄是为了谁而英雄呢?

不敢说历史怎么样,每当读到这段时,我感到一种被文化愚弄的窒息感。荆轲刺秦是为了谁而牺牲?是为统治阶级,是为资本家。实质上,这是一种被统治阶级愚弄的文化思维。他舍弃了家人、妻女老小不顾,而去为一个即将灭亡的贵族统治阶级去献身,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当历史宣传荆轲刺秦是多么伟大的壮举时,这是是一种超越千年的对众生的文化愚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