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城》,你还要看吗?
有人说《长城》这部电影,是“钱多无脑的代表作”。乍然一听,吓了一大跳。怎么回事?张大导演的作品,在我们中国,几乎是高质量的代名词,是谁如此有眼不识金镶玉?
但看了一下来自各方的评论,尤其是在美国放映之后,这部电影简直是遭遇了一场滑铁卢。本来也打算去电影院一睹为快的,可看了这些评论,禁不住犹豫起来,我这可怜的工薪层花好几十块钱,去电影院买那两个多小时的罪来受,还有必要吗?再气出个好歹的,实在是不划算。
还是先来看看来自各方的评论吧:
有一电影人这么说:“这部电影披着好莱坞的华丽外衣,却没有讲出具有东方哲理和韵味的故事。”
全球著名电影杂志《帝国》评论:“用了太多CGI特效制作出来的怪兽,老套的剧情、故事僵化的剧本以及演员僵硬的演出,让人很失望,这就是个灾难。”
《好莱坞报道》认为:“角色没有价值,叙述平淡,在一段时间之后,视效和声效都变得非常夸装。”
《纽约时报》:“今年我们看到糟糕的电影不止长城这一部,但没有一部比这部更需要冷嘲热讽一下。”
《华尔街时报》:“电脑随机生成的怪物,让这部电影重复,又让人觉得麻木,既无法触动,也不能吓到或感动我们。”
《旧金山纪事报》:“叙事很蠢,怪物很蠢,还蠢得不可爱,蠢得很无聊。”
著名电影网站《Indiewire》:“以任何文化标准来衡量长城都是烂片,如果未来电影是中美合拍,那长城的出现是个不好的预兆。”
没地著名影评人“毒舌电影”如此评论:“坐拥如此充裕的资本,豪华的明星,顶尖的技术,竟然整合出如此平庸的流水线作品……是亵渎电影。”
看到这里,不信的人也要信一信了——《长城》真的可能又拍砸了。但对于做为观众的你来说,这是预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
相信有些人早就清醒过来了。一切文学和文艺作品,都是人类内心生活和价值观念的折射,贫乏的、冷漠的、胆怯的和不负责任的灵魂,拍不出伟大的作品来。
虽然导演自己已经提前说明,这是一部爆米花式的没有营养的电影,但是爆米花没营养的同时,还是很好吃的,具备可以吸引大家来吃的香甜气息,这至少对于打发时间的人来说,是一种可取之处。但是这部电影,连好看也没有做到,所以“爆米花”的名声都配不上。
又没营养,又没味道,剩下来的似乎只有那么一点儿“色”了。这就只能招人烦了。大家又不是没有见过这些,更不是特意来看这些的。哪怕是与中国古代美女与外国人谈情说爱,也已经毫无新鲜感了。这不是江郎才尽的问题,是关乎人的根本性的问题。
有的导演实在是太小瞧观众了,其实,观众里卧虎藏龙。他或许却以为不会做饭的人,连品尝菜肴的能力都是匮乏的吧?他错了!虽然大家不是厨师,可是对于哪个厨师的手艺高超,做出来的菜肴更好吃,还是完全可以品尝出来的。如果是个糟糕的厨师,也逃不过大家的舌头。
一部电影需要好的剧本、演员和特技,更需要好的导演,而好导演的关键是他的思想品质,他对世界的悲悯或者批判情怀,那种单纯站在商业的角度,哗众取宠、迎合世俗或者卑躬屈膝者,也只能得逞一时,是不能让观众永久买账的。观众没那么下三滥!
当我们没有好电影,好纪录片,好电视剧,好综艺节目看的时候,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我们没有与之相称的“好人”。
这个“好人”,必须要有好的思想和灵魂。否则,就像鸡鸭产不出鹅蛋一样,再一次的期待,也只有落空。这只鸡鸭应当怎样变成仙鹅呢?靠高超的整容手术是不行的,那治标不治本,改变不了丑陋的基因。问题是,谁能给灵魂整整容呢?
什么时候人们才意识到,从自身的本质去改变和升华灵魂呢?为灵魂和思想注入神圣和美好?
话说回来,既然你是投机者,那就别指望得到高尚者才享有的待遇,比如被尊崇和被敬重。既然你可以肆意制造垃圾,为什么别人就不可以嘲弄或者鄙视垃圾呢?
一部片子再烂,导演还是可以有所做为的,那就是虔诚地接受所有的批评、挖苦和谩骂,不为自己进行任何徒劳无益的辩解。
这可能就是我们的导演们仅有的美德了。
电影《长城》,你还要看吗?